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王亞男
齊魯晚報記者孟燕
作為一項龐大的民生系統工作,保障性安居工程牽動著省城數十萬老百姓的心。從前期公平分配的審核,到本身工程的建設,再到配套設施完善、后續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解決好。
濟南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積極作為,從保障房建設、審核分配和服務管理入手,解決住房困難群眾的難題。保障房圓了百姓的安居夢,百姓住得上又住得起還住得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才能“暖民心”。
小區的基本服務設施逐步完善, 老人沒了后顧之憂。 齊魯晚報記者 戴偉 攝
公交通到家門口
拎包就能入住
作為省城規劃面積最大、住宅套數最多的公租房項目———文賢居,位于市中區馬武寨山西側、文莊東路東側,總建筑面積54.15萬平方米。該項目由33個住宅建筑單體組成,住宅總計7225套,首批入住4050套,續批分配3175套。
9月29日,60歲的王永鳳拿到了位于文賢居3號樓4層一戶的鑰匙。“通知收房前一天晚上,就興奮得睡不著了。”王永鳳摸著自己房子里的門窗、水龍頭、燃氣灶,喜不自禁。室內水電已經開通,還配備了燃氣灶、抽油煙機、整體櫥柜、電熱水器、暖氣等設施,室外也有了燃氣管線。
“配套齊全了,拎個包就能直接入住。8年搬了8次家,這次可有房了!”王永鳳感慨,從2008年開始,她和老伴就在外租房住。“在外租房每月租金六七百。”王永鳳強調,自己的這套公租房一個月才四百多,既便宜又好,環境也不錯。
當天一早公交部門開通了由濟南大學到文賢居的臨時擺渡線路。“太方便了,直接送到家門口。”文賢居住戶李先生強調。而待周邊公交場站啟用后,會將29路延長至文賢居,還計劃片區內再開一條社區公交。
西蔣峪作為省城首個竣工入住的公租房小區,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2014年11月,我們是第一批住進來的。當時冬天也沒有暖氣,附近也沒有直達公交線路,我們老兩口就拉著小推車走上20分鐘,一點點把東西搬進來。”11月16日,住在西蔣峪的楊慧英老人回憶。
“現在515路社區公交直接能到門口了,暖氣也供上了,44平一個月300多塊錢,我們住著心里真踏實了!”楊慧英感慨,他們的孩子不在身邊,她的老伴曾患過腦梗,身體不好。“有一次我不在家,他自己炒菜沒開抽油煙機,報警器響了。小區物業和運營公司的人一分鐘就上來敲門了,看看是怎么回事,真挺暖心的。”
在建公租房
實施月報制度
其實,文賢居項目在2015年9月就已全部竣工,但水、電、燃氣、暖氣等市政配套因為二環南路延長線工程遭到拖延,導致項目無法進行綜合驗收,申請家庭眼看著早已建成的7000余套公租房,卻無法入住。為解決文賢居配套建設問題,濟南市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推進項目供水、供電、公交等有關問題的解決。經過積極協調督促,到今年6月,小區供水、供電、燃氣等市政配套建設全部完成,9月完成消防、電梯等設施驗收以及小區綜合驗收,達到交付入住條件。為給即將到來的保障對象營造良好的居住條件,住房保障管理部門又給每套公租房室內配備了燃氣灶、抽油煙機、整體櫥柜、電熱水器,讓大家可以“拎包入住”。根據計劃,預計到新年元旦前,首批4050戶申請家庭的資格復審與入住手續辦理即可完成。
同樣,樂天居項目也早已預分配,因水電等外部市政配套不到位,導致項目遲遲不具備入住條件。經過住房保障管理部門積極與西城集團、供水、供電等單位的協調配合,樂天居公租房項目水、電等配套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今年一季度,項目具備入住條件后,隨即安排申請家庭辦理入住手續。
加快保障房建設進度,盡早讓申請群眾住上房,盡可能縮短輪候家庭等房時間,這是擺在住房保障管理部門面前的首要任務。濟南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除已陸續入住的幾個項目外,目前全市在建的公租房項目還有涵園新居、港新園、濱河新苑、濱河新居、綠地國際花都公寓、綠地香榭麗、融匯城江山等7個,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正在按計劃推進工程建設,通過實施月報制度,開展重點項目現場巡查,及時解決項目建設有關問題,確保各項目按工期、高質量完成,為后期輪候家庭選房、入住創造良好條件。
經營性公建用房
首次“陽光招租”
對于保障房來說,建設只是第一步,運營管理關系長遠,需要積極探索政府監管、市場運作、高效持續的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模式。利用保障房項目自身經營性公建用房,既可以解決周邊商業配套不足的難題,也可以實現國有資產收益最大化。
經過前期評估、公示、招商等一系列精心準備,7月28日,西蔣峪和苑經營性公建房面向社會公開拍賣租賃經營權,這在省城還是首次。“一共48套成交了32套,第一年租金成交價總額357.8萬元,保留價242.4萬元,綜合增值率為47.6%。”
西蔣峪公租房項目負責人張春燕表示,這些公開招租的配套公建,主要用于提供生活服務(超市、餐飲、副食等)、商務金融服務(通信、儲蓄等)、教育衛生服務(藥店、診所、書店等)。11月16日,在西蔣峪和苑美宜佳便利店,店主劉女士收拾得井井有條。“我是通過7月底的公開競拍,取得了這上下兩層共160多平米的租賃權,當時起價是6萬多,加上物業費拍到了12萬。”劉女士表示,她本身就在西蔣峪公租房居住,自己并沒有工作,看到網站上掛出競拍消息后,就一直關注。“8月4日簽訂了協議,一共是8年。現在店開業2個多月了,希望生意越來越好。”
“公建房對外招租一方面是完善周邊配套,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公租房租戶可以就近購物、消費;另一方面能解決一些群眾的就業問題,還能讓國有資產實現大幅增值。”張春燕表示。
據了解,繼西蔣峪和苑后,住房保障管理部門還啟動了順安苑、文賢居等其他公租房小區配套公建的評估、招租工作,這標志著省城保障房后期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六位一體”
寫入規范性文件
根據計劃,今年濟南市將分配公租房5136套,其中一室戶1314套,二室戶3822套,全部為現房,房源分布在文賢居、清雅居等23個小區。經過資格復審、公示,最終納入復審范圍的5659戶輪候家庭,除去因故未提交復審材料和經審核不符合配租條件的家庭外,有3755戶家庭獲得選房資格,其中一室戶1382戶,兩室戶2373戶。
根據房源情況,今年兩室戶輪候家庭即可實現“應保盡保”,不用再等待;一室戶申請家庭雖然預計還有5000多戶需要繼續輪候,但隨著新房源的投用和明年分配計劃的出爐,這部分輪候家庭的等待時間不會太長。
記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省城住房保障管理部門還向538戶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約202.77萬元,其中新增90戶,有效改善了被保障家庭的居住條件。
同時,完成了公共租賃住房入住前資格審核822戶,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復審4094戶,公租房家庭信息變更審核70戶,單批方案聯網審核1599戶,完成了18個片區51批次共計4011戶棚戶區改造被拆遷戶的住房核查工作,為省城重點改造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濟南市公共租賃住房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實施,這是省內首部對公租房使用管理進行系統明確的規范性文件。濟南市首創的“六位一體”(集租賃管理、社區管理、治安管理、物業服務、愛心服務和自我服務于一體)公租房小區綜合運營管理模式寫入其中。暫行辦法對群眾最關心的入住手續辦理、合同簽訂、調換住房、戶籍遷移、租金繳納、騰退住房、違規處置等事項均做了詳細規定,為解決入住后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依據。
李鐵柱的一封信,將濟南街面上以及平日里隱藏在老舊小區里的違建擺到了臺面上。除了這些明眼里的“臟亂差”,還有更多看似整齊排列,實則沒有合法手續的違建在“光明正大”地野蠻生長。河畔景苑是濟南二環北路附近的小產權房產之一。[詳細]
10日早上6點半,漿水泉路上的山東省婦幼保健院南樓三樓中醫科,廊道里的燈還沒有亮,就已經有患者在排隊等待,希望盡早掛上耿煒醫生的號。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診室外,等候耿煒看病的患者排起長隊。[詳細]
11日,記者走訪李鐵柱信中提到的幾處私搭亂建發現,除了歷山路100號院和附近的小賣部被拆外,不少私搭亂建基本維持原樣。歷山路解放路路口附近的私搭亂建繼續存在,多處院子仍分布著鐵制、磚制的各種小屋。[詳細]
一個大桶、一根管子,在泉水直飲點邊,一等就是一小時,不為別的,只是貪圖免費的直飲水,這就是不文明的“大桶客”的形象。濟南市歷下區市政部門表示,未來要聯合街道辦、公安等部門,對不文明取水行為進行常態化勸導,對惡意破壞飲水臺的行為進行打擊。[詳細]
在舜德路與二環南路交叉口西側,記者又發現一輛“僵尸車”停放在人行道上,同時占據了盲道。” 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新亮認為,小區內長期停放“僵尸車”屬于侵權行為,業主可以聯合居委會對車主提起訴訟,要求其賠償停車費。[詳細]
提起濟南的冬天,人們腦海中會不自覺地想起老舍先生的著作——《濟南的冬天》,在他的筆下,濟南的冬天顯得格外俏皮可愛,沒有冬天應有的嚴寒,只有溫暖的一切。對于老濟南人來說,冬儲大白菜是段難忘的記憶,可對于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卻鮮有記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