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張娜
12月8日、9日的全市工作務虛會,是一場思想的“風暴”、智慧的“盛宴”,交流出了新思路,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為全市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也將給市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433”工作體系變為“453”工作體系,“變道換向”和“顛覆式創新”,“四大聚焦”……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提法和口號,往往也代表著直接而具體的民生訴求。本報即日起推出“2017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專題,力求將這些新思想、新智慧及其帶給市民生活的影響,詳細而具體地呈現給大家,努力營造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453”工作體系
4即堅定不移推進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科技創新“四個中心”建設
5即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征收拆遷)、“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五項重點工作”
3即堅定不移打好治霾、治堵、脫貧“三大攻堅戰”
細心的濟南人可能會注意到最近的一個新變化——全市“433”工作體系升級為“453”工作體系,增加了兩項內容。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變化。站在推進工作的角度看,從“433”到“453”,增加了兩項工作:“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意味著工作重心需要調整。換位到普通市民的角度看,這一變化幾乎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就像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指標中囊括的吃、喝、住、用、行等方方面面,都將因這次變化而有所改變。
如果把“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比喻為一個戰場的話,“433”工作體系就好比是一個推進陣形。那么,在“四個中心”建設進入第二個年頭、勢頭良好之時,濟南為何要變陣?
先從“433”工作體系說起。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成為全市上下的廣泛共識。但讓藍圖成為現實并非易事,我們要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樣,這些都是必須回答的問題。
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探索、思考研究,一套適合濟南實際的工作體系出爐。7月27日召開的市委十屆十一次全體會議第一次會議上,市委遵循中央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從全市實際出發,確立了“433”工作體系,即堅定不移推進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科技創新“四個中心”建設;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征收拆遷)“三項重點工作”;堅定不移打好治霾、治堵、脫貧“三大攻堅戰”。
在這套完整的體系中,每一環都定位清晰——
“四個中心”建設既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們的潛力所在,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
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征收拆遷)三項工作,是貫穿“四個中心”建設全過程的重點任務;
治霾、治堵、脫貧是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關乎全市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四個中心”建設大局。
如今2016年即將過去,“433”工作體系給濟南帶來了哪些改變?
12月16日召開的市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會議傳來佳音——濟南財政收入增幅、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進出口總額增幅、項目建設進度、棚改(征收拆遷)等工作取得了近年來的最好成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率、金融業增加值及稅收、新簽省外項目總投資等多項指標跨居全省第一,順利實現了“一年有勢頭”的目標。
結果是最好的說服力。如今的濟南正成為一座生機勃發的城市,呈現出加速快跑、大干快干的良好勢頭。由此可見,“433”工作體系抓住了關鍵,找準了痛點,找對了路子,讓濟南受益匪淺。
找對了路,就要堅持走下去。既然“433”工作體系適合濟南,為何還要再增加兩項呢?
12月1日,濟寧市民李鐵柱寫給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文濤的一封信,直陳濟南城市管理弊端,在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引起了強烈轟動。“為什么一個省會城市、一個副省級城市、一個歷史文化古城會管理成這個樣子,是不會管?不能管?不想管?還是不敢管?”
濟寧市民犀利的四連問,讓參會人員陷入沉思。
猶如當頭棒喝,又似醍醐灌頂,讓很多濟南人猛醒。隨后,濟南掀起了新一輪城市治理風暴,被推上風口浪尖的許多點位的違章建筑終于開拆。濟南人一邊迅速行動,一邊也在反思:作為沿海經濟大省的省會,時至如今為什么還有這么多違法違章建設?
很多濟南人會有這樣的經歷:外地朋友到濟南后,便會吐槽當地的城市管理太差,與山東省省會的形象不相符。這樣的經歷讓很多濟南人心里不是滋味,無言以對,但隨后往往就不了了之。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濟南人,何嘗不知道濟南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又何嘗不想讓這些問題得到解決,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更美呢?
違章建筑、亂搭亂建等城市管理頑疾,像是心頭的一座大山,壓得濟南人有些喘不過氣來。只是,面對很多現實的矛盾與壓力,患得患失、得過且過的思想和不敢擔當、不愿得罪人的心態,使城市管理陷入反復、回潮的怪圈,頑疾始終難以根治。
所幸,濟南并沒有停止自省,為了城市的美好未來果斷向違章建筑、城市管理頑疾宣戰。而這也是對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違法違章建設項目清理整改精神的堅決貫徹和毫無保留地執行。
關乎城市發展大局的事情,理所當然應是全市重點工作,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征收拆遷);群眾普遍關心的小事,也應是城市關注的大事,就像違章建筑和城市管理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被加入到“433”工作體系當中。
或許有人認為,濟南“433”工作體系本來任務就很重,變陣“453”后會不會使力量分散?
從民生角度看,“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能夠通過創城使管理城市水平提升,使城市更能宜居宜業,讓老百姓幸福指數提高,對這個城市有歸屬感、認同感。
從城市發展角度看,全國文明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和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一旦獲得這個稱號,相當于給城市增加了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和戰略資源。
因此,如果“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兩項工作抓好了,不僅不會影響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征收拆遷)工作,反而會起到保障和促進作用。
民意是最好的指揮棒。從“433”到“453”,與其說是執政思路的不斷完善,不如說是民意訴求的集中爆發。當然,這也是濟南從根本上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主動選擇,至于結果如何,取決于每一名市民,取決于我們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與努力程度。
小區內有業主挖了長約10米、深約3米的坑,看似要建面積不小的地下室。業主拿豪車堵門阻礙拆除,仍被執法隊員徒手將車搬離,可見此次拆違之決心。” 針對小區內之前建設的違建,相關負責人表示,市中區城管執法局舜耕中隊已經全部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詳細]
一臺原本需要耗時4個多小時的骨盆骨折修復手術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了,手術過程出血量不到100ml,創口不足2cm,患者雙腿4天之后就能活動自如了。梁先生的骨折屬于旋轉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恰好,醫院日前剛剛引進了“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梁先生的病情非常適用。[詳細]
濟青高鐵淄博特大橋跨張東鐵路連續梁,經過全體參建人員5個多月的奮戰,于昨日順利完成轉體施工。濟青高鐵淄博特大橋跨張東鐵路連續梁順利完成轉體施工。[詳細]
2013年的濟南市“兩會”上,濟南市政協委員、農工黨濟南市委常委張建基再次提出了類似的提案,呼吁盡快全面免費開放大明湖景區。在下周一即將召開的關于“大明湖老區免費開放”新聞發布會上,樣哥將帶著這個問題,幫大家問問。[詳細]
該消息稱,“今年11月初,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省立醫院分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召開黨委(常委)會議,專題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暨組建華東醫科大學的方案(草案)。[詳細]
今天(16日),濟南市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會議召開,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作工作報告。棚改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濟南54個省級棚改項目全部開工,在全省率先完成4.5萬套省棚改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