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大帥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穩 濟南報道
每天凌晨4:20,城市仍在酣睡,34歲的王猛猛和36歲的妻子徐麗已踏上工作崗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迎朝霞送晚霞”,是他們每天的真實寫照。從2007年開始從事環衛工作至今,14年的時間里,王猛猛和徐麗既是夫妻,更是搭檔,一年365天,風里來雨里去,用他們的雙手換來了泉城濟南的干凈整潔。
王猛猛和徐麗負責旅游路段的道路保潔工作。每天凌晨4:20,他們一人拿一把大掃帚,靠一個馬路邊沿,就開始了當天的打掃,他們要在早高峰6:30前完成早普掃作業。對于早上的作業流程,他們已經非常熟悉,先掃后搓,配合也相當默契。
王猛猛和徐麗不僅要負責路面的干凈,還要負責路段上果皮箱的清掏整潔,每天至少三次的清理。不僅要保證果皮箱內的垃圾清理及時,還要保持果皮箱、公交站牌等這些城市家具的干凈整潔。
春天的旅游路在花草樹木的襯托下更加意境宜人,但樹葉、樹果卻給環衛工人的保潔工作帶來了難度和強度。“這個季節是法桐樹果實凋落的時候。”王猛猛說,“風一吹,這上面的毛毛吹得到處都是,要隨落隨打掃,多掃幾遍就干凈了,還有每周至少2次的人工沖刷作業。”

道路王猛猛手拿水槍沖洗
只見王猛猛手拿水槍沖洗,用掃帚、刷子等工具進行洗刷,將沉積在道路縫隙中的“頑固”泥沙、垃圾沖洗出來,清理干凈,還原路面本色。包括道路中間的隔離欄都被清洗得干干凈凈,沖洗過后的道路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王猛猛和徐麗都養成了一個習慣。走在路上,看到地面上的紙屑、煙頭,都會主動撿起來 ,扔到垃圾箱里。這是他們在環衛崗位上堅守14年,逐漸養成的職業習慣。“一開始從老家過來做環衛工,就是想著能夠照顧家人、孩子方便,后來慢慢地也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看著臟亂亂的路面被自己打掃得干干凈凈,自己心里舒服,莫名的有了成就感。”徐麗說。他們勤懇認真地工作,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
“干保潔,撿到手機、錢包是經常有的事情。”王猛猛說,在兩年前,他正像往常一樣在打掃衛生,看到路邊有一個錢包,撿起一看,發現里面有銀行卡、身份證及大量現金。“錢包里留有失主的名片。”王猛猛不敢怠慢,立馬撥打電話聯系失主前來領取。在核實身份后將錢包如數歸還,還謝絕了失主的感謝費用。“我雖然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我知道什么樣的錢該要,什么樣的錢不該要。”
據悉,夫妻二人在工作中,撿到的身份證、銀行卡和各類物品不計其數,每次都選擇物歸原主,不動一絲貪念。他們用汗水美化著這座城市,用善心感動著城市里的人,用行動贏得尊重。
在工作上,夫妻兩人盡職盡責。就像他們說的,每一份工作都有不易之處,要做就盡心盡力地做好。但說起老人孩子,兩人卻總是覺得虧欠的太多。
王猛猛和徐麗有兩個女孩,大的12歲,小的8歲。由于工作忙,兩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養成了獨立的性格。但是,父母和兩個孩子不僅沒有責怪他們夫妻二人,每逢周末,大女兒還會幫忙分擔家務。

徐麗正在清理道路垃圾
眼下“五一”假期快到了,正是家人團圓、出門游玩的好時候。但是王猛猛和徐麗不僅要堅守在道路一線,還會比往常更加繁忙。因為“五一”期間,道路上人流加大,隨之而來的垃圾也會增多。“孩子們都也已經養成習慣了,越是假期,我們越忙,選擇了這一行,我們就要愛這一行。”徐麗說。
在濟南,像王猛猛和徐麗一樣的環衛工夫妻檔還有很多。他們永遠都是下班最晚、上班最早的人。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晴天雨天,他們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用掃帚掃出城市的文明,用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潔。
濟南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已經近一個月,各個站點的地面道路建設也逐步推進。4月20日,新時報記者在臘山南站的地上道路劉長山路看到,地面道路施工進入北半幅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鋪設階段,將于近期全部建成通車。該路段恢復通車之后,劉長山路全線的“瓶頸路”將全部打[詳細]
小麥已長到了膝蓋處,一望無際的翠綠色麥田隨風輕輕搖擺,生機盎然。2020年初,濟陽區作為山東省農業生產托管項目試點,開始推廣農業生產托管,為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農資供應等全程“保姆式”服務。[詳細]
4月20日,濟南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增選玫瑰為濟南市市花的議案及說明,表決通過了相關決定,同意增選玫瑰為濟南市市花,濟南進入“荷諧玫好”雙市花時代。[詳細]
近日,濟南市教育局通報了2020年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抽查復核情況。記者了解到,濟南高新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同時創下4個全市第一,即總平均分排名第一、 合格率排名全市第一、優良率排名全市第一、優秀率排名全市第一。[詳細]
上午九時,第一鍋烤雞出爐。鍋蓋掀起,甜香四溢,新、老顧客受到香氣號召,紛紛走入店內……作為當地居民的吃雞首選,曲堤街道金李家烤雞店經百年發展,代代傳承,工藝不斷完善,加工愈加精細,風味更加彰顯。[詳細]
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而位于濟陽區曲堤街道北街村的濟水韶音博物館,是目前山東省內黃河以北最具民俗特色的農耕文化博物館。這里,從古代農耕器械到現代耕作工具一應俱全,加上各時期生活場景再現,完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