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呂曉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孫靚 濟南報道
濟南地鐵自2號線開通后,地鐵線路成網的優勢開始凸顯出來,而今年五一假期也成為濟南地鐵網面臨的首次節假日乘客高峰的考驗。5月1日當天,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濟南地鐵2號線、3號線探訪時發現,乘客數量明顯比平時有所增加,地鐵站臺工作人員稱乘客比平時多出三四成左右。
中午時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濟南地鐵3號線探訪時發現,雖然是午飯時間段,但來乘地鐵的乘客仍然絡繹不絕。下午2點以后,出來游玩的乘客數量明顯開始增加,地鐵車廂內開始變得有些擁擠。
韓阿姨帶著全家五口人從山西來濟南游玩。她的女兒在濟南讀大學,今年一家人選擇來濟南過五一假期,陪女兒的同時順便在濟南玩一玩。韓阿姨說,之所以選擇乘地鐵,不僅是看中了地鐵的便利、快捷,而且與打車、乘公交相比,地鐵的優勢在于不堵車,免除了擁堵產生的煩心。
下午4點左右,記者乘地鐵3號線在八澗堡站換乘2號線時,發現3號線上座率明顯比平時高一些,車廂內幾乎已經找不到空座,有的車廂還有乘客站著。八澗堡站的一名站臺工作人員稱,雖然平時乘地鐵的人也不少,但今天更多一些,大概比正常工作日多出三四成左右。
“有了地鐵太方便了,修得太棒了!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兩位已經退休的濟南市民5月1日當天第一次來乘坐濟南地鐵,他們說平時看孫子很少能抽出完整的時間來,這次是來探探路,看地鐵沿線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記者轉乘2號線后,發現乘客比3號線更多一些,站臺上等車的乘客排出的隊伍有兩三米長,工作人員不斷通過擴音器提醒乘客注意上下車安全。列車到站后,下車乘客騰出的空座瞬間又坐滿了人,車廂里站著的乘客約有一半左右。
記者粗略觀察發現,5月1日當天來坐地鐵的乘客有多個群體,不僅有濟南本地市民、外地游客,還有不少選擇留在濟南過五一的駐濟學校青少年學生,趁著假期走出校門,到濟南的各大商圈、廣場、景點游玩。
面對“五一”假期,今天,濟南市統計局發布《濟南市居民“五一”假期出行調研報告》顯示,五成人計劃消費1000元-3000元。調查顯示,選擇出行旅游的被訪者中,27%住宿方式選擇民宿,14%選擇農家旅館。[詳細]
“五一”前夕,槐蔭采用粉色“莫索”矮牽牛對臘山立交橋體進行掛花美化,并在經十西路栽植孔雀草、“索菲尼亞”矮牽牛、木茼蒿、美女櫻等6.5萬余株地被花卉,為城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詳細]
“五一”前后,山東濟南萊蕪區香山景區的王石門村牡丹陸續開放。紅的,紫的,白的,粉的牡丹和芍藥隨坡就勢,高低起伏,燦爛綻放,成為高山之上的難得美景。王石門村是香山景區核心景點之一,位于海拔851米的高山之上,被譽為“天上人家”。[詳細]
在濟陽區博物館序廳,首先撞入眼簾的是畫有上古神話的屏風,隨后是刻有濟水之陽四個篆字的“龍柱”,最后是印象濟陽文創空間,駐足觀賞,使參觀者仿佛置身于時空走廊,在歷史與現實間徘徊,而傳聞中的漢代”擼串人“就藏身于此。據濟陽區博物館長王邕介紹,博物館共分[詳細]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日訊5月1日,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發送旅客888186人次,同比增加581173人次,同比增長189.3%,創下疫情以來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這一數字打破了2019年五一小長假期間5月1日單日鐵路旅客發送量815946人次的歷史紀錄,刷新了濟南局單日旅客發送量[詳細]
五一假日,開車走在濟南北岸黃河大壩崔寨段,會看到一大片燦爛的野花 ,這些野花主要是金色的苦菜花和麥蒿,還有紫色的“米口袋”花,又名“老鼠布袋”。大面積野花構成出人預料的鄉野美景,非常像內蒙和西藏的夏季草原野花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