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美顯
5月1日,《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泉城正式進入垃圾分類“有法可依”的時代。
《濟南新聞》播出視頻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條例》,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辦好這件“民生小事”,助力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5月22日,“濟南市垃圾分類進萬家”暨“垃圾分類十百千模范創建”活動啟動儀式在濟南廣播電視臺舉辦。
濟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峰,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徐啟峰, 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勝利,市政協副主席畢筱奇,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廷祥,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周鴻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展寶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書記范立山, 團市委書記張熙,市婦聯主席劉勤,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濟南日報社社長馬利,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市城管委副主任、城管委辦公室主任、市城管局局長、市綜合執法局局長孫世會,濟南廣播電視臺總編輯許莉等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濟南市城管委副主任、城管委辦公室主任、市城管局局長、市綜合執法局局長孫世會宣讀了“垃圾分類進萬家暨十百千模范創建活動方案”,兩項活動旨在進一步提升全市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率,不斷提高各級各部門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中垃圾分類進萬家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城管委辦公室、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濟南廣播電視臺聯合發起,動員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代表委員等走進全市居民小區、商戶和單位,向廣大市民深入闡釋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積極宣傳《條例》內容,大力普及垃圾分類的專業知識,耐心講解全市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的基本現狀。
垃圾分類“十百千”模范創建活動,由市城管委辦公室組織實施,在全市評選10個模范街鎮、模范社區和村各100個、模范小區和單位共1000個。對于創建成功的模范街鎮、社區(村)、小區(單位),濟南市將以“以獎代補”形式給予重獎激勵。
生活垃圾分類是事關居民生活的大事,需要動員全社會地力量加大宣傳和引導,一起踐行這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濟南日報社社長馬利、濟南廣播電視臺總編輯許莉為垃圾分類媒體形象大使頒發了聘書,并宣讀《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
居民生活社區是生活垃圾分類的主陣地,也是生活垃圾的源頭,充分調動物業公司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動性至關重要。活動中,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徐啟峰徐啟峰和濟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為“濟南市垃圾分類物業聯盟”物業服務公司代表授牌。
泉城“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城管監督員”是生活垃圾分類最忠實的“實踐者”,匯聚了向上的力量,為垃圾分類新時尚代言。活動中,市政協副主席畢筱奇畢筱奇、市政府副秘書長呂廷祥為監督員們頒發了聘書。
為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濟南城管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強化資源融合,開展常態化社會大動員。活動上,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勝利,全國道德模范、省人大代表房澤秋為“濟南市全民城管促進會”揭牌。
濟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峰在講話中表示,推進垃圾分類,是事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大事,是事關省會城市品質提升的要事,是事關全國文明典范創建的實事,也是必須要干好的一件難事。要深刻認識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抓緊抓實抓好各項工作,將其貫穿到城市治理中,融入到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中,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成效。
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重中之重是加強宣傳動員,楊峰表示,要形成強大宣傳聲勢,充分利用“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傳播矩陣,大力宣傳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提高市民的分類意識,激發全社會持久的垃圾分類熱情,著力營造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社會環境。
楊峰表示,今年,全市目標非常明確,就是60%以上街鎮要達標。要充分發揮激勵機制作用,通過“十百千”模范創建,選樹一批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廣先進經驗,全面帶動提升全市垃圾分類水平。
楊峰、徐啟峰、李勝利、畢筱奇、呂廷祥、周鴻雁、展寶貞、范立山、張熙、劉勤、馬利、陳勇、孫世會、 許莉、房澤秋、劉云香等人摁動啟動鍵,標志著濟南市“垃圾分類進萬家”暨“垃圾分類 十百千模范創建”活動正式啟動。
山東省住建廳城管局、濟南市紀委監委、市總工會、市城管委成員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各區縣(功能區)城管部門主要負責人,部分街道(鎮)主要負責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濟南市民巡訪團,全民城管促進會及市民群眾代表和新聞媒體記者等參加了活動。
5月23日8時整,山東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濟南移交第十一批群眾信訪舉報轉辦件,共計163件,其中來電155件,來信8件。截至目前,濟南共收到轉辦件1538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