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于琳琳
泉城義工在行動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美好的一年,至此溫柔生長。在這生機盎然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第59個全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3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與此同時,中宣部命名了第七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濟南泉城義工志愿服務中心名列其中,成為濟南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組織。
微光成炬,向光前行。17年前,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濟南市文明辦、共青團濟南市委共同發起組建的全市性志愿服務隊伍泉城義工。17年來,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自覺扛起黨報集團的責任擔當,始終堅持“融合賦能,伴生城市成長”理念,本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賦能泉城義工不斷發展壯大,在文明城市創建中貢獻“報業力量”。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的具體指導下,泉城義工用愛匯聚成打動人心的力量,溫暖著千家萬戶,目前已成為濟南市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全市性志愿服務組織。
從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務集體到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從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到此次入選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17年勇毅前行,泉城義工踐行著“展我所長、盡我所能、傾我熱情、回報社會”的志愿服務理念,一步一個腳印,為這座城市留下最美麗的文明足跡——
一群人帶動一座城誰說站在光里才算英雄
做好志愿服務工作,是推動城市文明持續提升的重要一環。為助力打造“志愿之城、服務之城、公益之城”,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以泉城義工為抓手,著力打造一支服務文明創建、服務市民群眾的志愿服務“生力軍”,哪里有群眾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2008年,一場大地震喚醒了公眾無我奉獻的熱情,濟南報業一呼百應,汶川地震后的10天內,107名身穿紅馬甲的泉城義工挺進災區抗震救災,成為全國首批第一時間奔赴災區的志愿服務組織之一。千里之外,彼時6萬多名泉城義工在濟南集結,提供強大的后方支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對突如其來的特殊斗爭和嚴峻考驗,泉城義工通過報業集團全媒體平臺,向30多萬名成員發出號召,第一時間組建了“泉城義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義無反顧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據不完全統計,泉城義工服務百姓超過百萬人次,點亮了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為一句無聲的諾言默默地跟了你這么多年
自泉城義工誕生以來,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社會動員的磅礴力量,不斷的動員、呼吁、引導各行各業的市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來,為泉城義工的發展壯大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在這座城市發起了一場沒有終點的志愿服務接力賽。
自2018年以來,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聯合市文明辦、共青團濟南市委,引導廣大泉城義工積極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自覺擔負起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任。
2018年12月10日,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濟南報業大廈掛牌成立,30多萬泉城義工和140萬志愿者踏上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征程。2021年,1萬余名泉城義工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志愿服務活動,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其中,泉城義工關愛藝術團2021年演出活動20余場惠及千人次;泉城義工兵媽媽志愿服務隊全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27場;泉城義工尋訪泉城紅色印記志愿服務隊全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60余場。截至目前,中心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團隊138個,參觀人數近3000人次。
2022年,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借助新黃河新聞客戶端的傳播優勢,設立了“文明實踐”頻道。目前,中心正朝著“打造新時代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平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平臺、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平臺、鞏固提升濟南文明創建成果的平臺”的目標闊步邁進,努力創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濟南模式,打造具有鮮明特質的山東特色!
插上“融媒體翅膀”文明實踐閃耀城市角落
創新不斷,探索不止。進入新時代,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創新性地將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濟南市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一體化打造具有強大傳播力和凝聚力的輿論宣傳陣地,成立了融媒服務議事廳,推動文明實踐和媒體融合互相賦能,為泉城義工提供了參與社會治理的機遇和通道。
一方面,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讓專職記者下沉到基層,另一方面,讓市民記者、市民巡訪團成員、志愿者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力軍成為兼職記者,擔任信息員、宣傳員、輔導員、調解員、辦事員“五大員”角色。傾力打造具有強大傳播力和凝聚力的輿論宣傳陣地,深度參與社會治理,走出了一條具有山東風格、凸顯濟南特色的深度融合發展之路,實現了“手牽手引領群眾,零距離服務群眾”,切實解決百姓生活中的痛點、難點、熱點問題。
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濟南市打私辦的合力支持下,泉城義工積極探索、創新求變,構建起隊伍體系、陣地體系、支撐體系、拓展體系“四位一體”的泉城反走私志愿服務體系,成立了泉城全國首個市級反走私志愿服務團,填補了全國反走私宣傳和工作中的空白。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還與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聯手打造泉城服務“總客服”——掌上 12345 平臺,成立12345泉城義工為民服務團,通過新媒體為市民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成為“便民利企、服務決策”的掌上平臺和城市服務的重要入口。這是全國第一個由政府熱線和黨媒聯合打造的社會治理新平臺,對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走出齊魯著眼大局愛心迸發出無限力量
高度決定視野的廣度。站在黨報集團的平臺上,在全國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中,都有泉城義工全力以赴的身影——
從2018年至2021年,在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的組織和指導下,泉城義工連續3年選派泉城義工參加濟南對口湘西東西部扶貧協作,共派駐400多名志愿者,分成68支小分隊,分11批次奔赴湘西,分布到湘西州七縣一市的110多個志愿點開展支醫、支教、支農等志愿服務。3年間,泉城義工組織了“我在湘西種棵樹”等公益活動,直接向湘西捐贈現金64萬余元,通過消費扶貧銷售湘西農特產品500多萬元,通過遠程教育系統培訓湘西州貧困人口1000多人次。
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起“云志愿”活動,為志愿服務搭上“云”的翅膀,凝聚30多萬泉城義工、140萬志愿者的愛心力量,與“第一書記”、直播網紅等社會力量形成合力,探索濟南志愿者(泉城義工)走進大山深處、開到溫室大棚、站在田間地頭直播帶貨,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活動得到了各區縣(含功能區)的積極響應,共為農民銷售農產品500多萬元。
當前,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正以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為抓手,引領著30多萬泉城義工向陽而生、逆風而行,共同匯聚成推動城市文明持續提升的強大合力,在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道路上揚帆遠航,向著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煥發出更加澎湃的精神力量。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郭哲啟)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于琳琳
3月的濟南,寒意漸退,春意勃發。4日一大早,浪潮集團的青年志愿者們驅車來到濟南市章丘區寧家埠街道中心小學,開展“春暖童心 科技校園行”兒童關愛志愿服務活動。此行為了看望學生小鵬,實地了解由浪潮團員青年捐款建設的“希望小屋”的使用情況,也為了給他和同學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