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劉帥 濟南報道
5月9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今年一季度全市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4.9億元、增長2.4%。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孟帥介紹,接下來,濟南將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和美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水平,全力抓好糧食安全“頭等大事”, 新建高標準農田21.5萬畝,全力推進產業化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北方種業之都。
聚焦聚力推進農業穩產保供
濟南將全力抓好糧食安全“頭等大事”,新建高標準農田21.5萬畝,謀劃推進8萬畝高標準農田國債項目,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25.6萬畝以上。實施主要糧油作物“雙提雙減”促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進建設6個糧食技術集成萬畝示范區、5個千畝示范片,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00.5萬噸以上。
另外,鞏固提升“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成果,推進“菜籃子”保供基地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全年蔬菜總產量達到720萬噸以上。構建完善三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35家以上,提升畜禽養殖規模化、設施化水平,肉蛋奶總產量達到94萬噸。
健全完善農業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加強農業災害精準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加快儲備一批“平急兩用”救災機具,推動糧食烘干能力達到1.51萬噸/天。集成推廣“一噴三防”、“一噴多促”等有災防災、無災增產技術措施,繼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
聚焦聚力提升產業發展質效
全力推進產業化項目建設,圍繞糧食、果蔬、畜禽、都市休閑農業等方面“擴增量、優存量、提質量”,加快全產業鏈提質增效,打造十大農業產業集群。
選樹60家領軍骨干企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530家以上,規上農產品加工營業收入達到620億元。統籌抓好平臺載體爭創,有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強縣建設,爭取更多“國字號”、“省字號”項目(榮譽)落地濟南。今年4月,濟陽區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獲中央獎勵資金7000萬元,我市實現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零突破”。
持續做強農業品牌,推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兩個“三品一標”協同發展,新認證10個以上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泉水人家”授權企業及產品累計發展到120家、360款以上,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不低于98%。
聚焦聚力夯實科技人才支撐
加快打造北方種業之都,制定種業扶持政策2024版,加強與省農科院、省種業集團、山東農業大學共建合作,著力構建以起步區現代種業產業園、鋼城區山東未來畜禽種業產業園為核心的種業發展雁陣集群,種業及衍生產業產值力爭突破135億元。
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依托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團隊,制定全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策劃不少于100個農業數字化項目。
完善“泉農通”數字農業平臺,遴選1-2個區縣整建制推動智慧農業先行區建設。加快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實施農業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組建10支左右現代農業科創團隊,推進鄉村振興“科技合伙人”試點,建設10個以上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培訓高素質農民2300人次。
聚焦聚力推動和美鄉村建設
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集中整治城市出入口和國省道、高速路沿線785個重點村莊,建設好總投資4800余萬元的40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鞏固清潔村莊創建成果。
深入實施泉韻鄉居創建“十大行動”,資源統籌、項目配套、一體打造18個泉韻鄉居示范片區,全市省級以上和美鄉村示范村達到380個以上,新增數字鄉村500個,重點整治提升“泉水村落”169個。
扎實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抓好國家級、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穩定在90%以上和97%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保持全省領先地位。
聚焦聚力促進農民農村增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防返貧監測幫扶動態清零,持續打造729個監測幫扶示范村,落實技能培訓、以工代賑等政策,吸納脫貧群眾就地就近穩定就業。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每個涉農區縣至少選擇1個街鎮全域鋪開“三變”改革,“三變”改革覆蓋全市50%左右行政村。探索組建市場化的產權交易服務機構,促進農村產權公開公正透明入市。
高質量推動產村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千村提升”工程,統籌整合“一村一業、一村一策”、“千企興千村”、銜接資金等政策,扶持惠及900個村以上的聯村共富項目,力爭“千村提升”工程幫扶村年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的占比達到70%以上。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