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跳蚤市場”是高校每一屆畢業生的“狂歡”。每到畢業季,大家便自發組織起來,地毯一鋪,板凳一擺,出售自己多余的物品……三兩好友結伴,穿梭于緊緊相連的攤位間,開啟“淘寶”之旅。
22日,山東師范大學長清校區夜晚的“跳蚤市場”,燈如流螢,各種各樣的物品琳瑯滿目。從考研用書到手工藝品……畢業生將承載自己青春的舊物擺攤售賣,有人低價出清,有人以物會友。
高校“跳蚤市場”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光顧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韓明霞 攝
采購寶地:“每年這時候都特別熱鬧”
傍晚6點,太陽還沒有完全下山,已經有學生開始擺攤售賣,有的用行李箱或物品占著攤位。食堂下班的趙先生已在此徘徊許久,不斷催促著剛出攤的學生快些擺放,方便自己能盡快挑選。“孩子們用的東西都很仔細,而且價格便宜,昨晚已經逛過一次了,今天再來買點。”再遇到趙先生時,他買到了一款心儀的黑色斜挎包,僅花費10元。
“我買到了喜歡的包包,2元錢!”一個小女孩挎著粉紅色的毛絨包包向鏡頭展示著。隨著夜幕降臨,“跳蚤市場”逐漸熱鬧起來,每個攤位前幾乎都站滿了顧客,推銷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書籍、服飾、玩具、風扇……“跳蚤市場”上出售的商品種類繁多,由于它們價格低廉、質量尚可,除了吸引大量在校生駐足購買,不少校內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也來此光顧。
“我就是本校心理學院的老師,每年都會來逛,有時候還會帶上家人。”劉老師抱著剛采購的涼席,笑意盈盈地穿梭在人群中,繼續瀏覽著沿途攤位。
張女士住在學校附近,她稱自己是騎著電動車帶著剛放學的孩子趕來的,“每年這時候特別熱鬧,我能買到很多好東西。”談話間她完成了砍價,購入一個床上桌。這個“跳蚤市場”儼然成了附近居民飯后娛樂采購的寶地。
以物會友:“留給有緣的學弟學妹”
“很多書籍資料和一些物品不方便寄回家,不如留給有緣的學弟學妹,希望我這些寶貝能陪伴新主人度過美好的大學生活。”付晨攤位前十分熱鬧,他的攤位書籍居多,在采訪中得知,目前他已考研上岸。“有學弟買了我的復習資料,跟他的考研方向正巧相關,最后我們加了好友,聊一些相關的問題。”付晨說希望書籍可以幫到下一屆師弟師妹,也是山師大學子之間情感的傳遞。
與其他攤位不同,劉薇的攤前擺滿了衣服,干凈整潔,很受歡迎。她說,低價賣掉這些衣物,一方面可以滿足學妹們的穿搭需求,另一方面還能交個朋友。“剛剛三件衣服賣了20元錢,其中還有一件是新的,主要是圖個開心,交個朋友嘛!”在做買賣一事上,劉薇的態度非常“佛系”。
在有的畢業生眼里,“跳蚤市場”出售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情懷。“像這個5元的臺燈,看似普通,卻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難忘的夜晚。”擺攤的孫爽說,現在要畢業了,有太多不舍。
別樣告別:“這是我們四年的青春”
“四年前還是大一新生,拖著行李箱,滿懷憧憬、一腔熱血地步入大學,四年后依舊要拖著行李箱,卻必須舍棄這些帶不走的物件,這是我們四年的青春。”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丁同學表示,在畢業之際,希望自己的書籍和物件能夠傳遞下去,算是對青春故事的續寫,也希望母校越來越好。
據悉,山東師范大學“跳蚤市場”由學生自發組織,已有數年歷史,歷屆畢業生將其列入“畢業必做清單”,成了一種別樣的告別儀式。“今天是我第三天擺攤,今年擺攤開始得稍早一些,按往年‘淘寶’的經驗來說,一般在6月初才開始。”其中一位擺攤的同學說道。
畢業季即將來臨,記者了解到,按往年規律,濟南各所高校大多在畢業季前后開展“跳蚤市場”活動,方便學生舊物流轉,畢業生的青春記憶也點點滴滴散落在市場的好物之中,不斷傳遞下去。(應采訪者要求,部分姓名為化名)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