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鄧玉莉
海報新聞記者 金立紅 儀首歌 泰安報道
“點火開關、手剎、掛擋,智能駕駛模擬機的系統和駕校的戶外場地是一樣的,學員先用模擬機訓練,能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也能提前適應在車上的感覺。”駕校總教練高德生一邊指導海報新聞記者如何操作模擬機,一邊將該設備的便捷性娓娓道來。
當AI智能進入駕校會發生什么?傳統駕校如何接住這波新技術的“紅利”?學員感受如何?6月24日,記者驅車抵達泰安市魯航駕駛員培訓有限公司,在現場親身體驗了一把利用AI智能練車的感覺。
模擬機代替實物車,通過率提高10%
上車、系安全帶、打火、松手剎、踩離合掛擋……記者坐在一臺AI智能駕駛模擬機上,體驗了包括以上操作在內的練車步驟,除了沒有置身于封閉的車廂內,幾乎所有的操作都和在實物車上沒有區別。
“將方向盤向左打45度”“當肩膀與提示線平行時,將方向盤向右打死進行倒車”……記者注意到,除了可以進行正常的操作外,智能模擬機在教學階段會不斷提醒每個節點應該進行的操作,比如側方停車、倒車入庫時應該在何時打方向盤、打多少度等等,而在模擬考試階段,智能模擬機也會在每個步驟出現錯誤時進行提醒,如果操作正確也會對學員進行贊賞“操作得太棒了”等等。
智能駕駛模擬機
“智能模擬機在學員中很受歡迎,因為這樣可以避免教練對學員的叨嘮,現在年輕人也更喜歡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就像在打游戲一樣。”該駕校負責人李傳福告訴記者,自從去年五月份引進這些智能模擬機后,學員考試的通過率提高了7%-10%,學車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模擬機還會教給你怎么握方向盤,如何控制離合,這些細節都能兼顧到。”高德生現場操縱著模擬機,指導記者進行掛擋操作,“如果你做錯了,還可以返回去重新再來一遍,這也是模擬機和線下練車的區別之一。”高德生介紹,模擬器可提供科目二、科目三的模擬訓練和考試場景,且科目三考試場景與在駕照考點的實際場景一致。
一人盯五車,教練員變成“監督”員
一般進入魯航駕校的新學員體驗過智能模擬機的所有流程后,便可以上車進行訓練。“從一頭霧水到學會所有的操作,在模擬機上的時間大概一天左右,學得快的學員一天就能練得很好了。”高德生坦言,也不排除有些學習能力弱的學員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即便如此,在模擬機上學車依舊比單純跟教練學車的效率要高很多。
機器人教練員尹貽路帶記者來到了戶外學車場地,與這所駕校里擁有的5臺智能模擬機相匹配的,有5輛經過改裝的機器人教練車,外觀和平時的教練車并無區別。
由于高考剛剛結束,所以來練車的學員并不算多,但現場正在等待的學員也多是年輕人。
機器人教練車
1991年出生的尹貽路曾經負責駕校的招生工作,后來經過培訓成為了這所駕校唯一的也是年紀最小的一名機器人教練員,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學員操作時進行簡單的講解及機器人教練車的維護。
記者了解到,魯航駕校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整整20個年頭。而如今已經60歲的李傳福不年輕了,鬢角也都有了白發,但他有一顆年輕的心,在發現人工智能已經逐步進入駕校后,他先后去上海、南京以及山東省內的臨沂、濟南萊蕪區等多地學習,并從去年春天開始從德州引進了這些對于他來說相對于陌生的先進技術,給了駕校一次“新生”,“德州離泰安比較近,如果我們引進的設備有什么問題,那我們開車一個多鐘頭就能到廠家那邊修理,我們也比較放心。”
“以前的時候一個教練只能盯著一輛車,現在一個機器人教練員可以盯5臺車。”李傳福說,一臺智能模擬機和一臺機器人教練車的價格差不多,都在4萬元左右,而一名教練員的年薪至少五六萬元左右,“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駕校的成本,畢竟機器人可以24小時工作,不會覺得累也不會抱怨。”
年輕學員更易上手,他們不愿被嘮叨
機器人教練車內的環境與平時的教練車并沒有太多區別,但當開始駕車后,記者發現該車的顯示屏上會顯示每一步操作的正確與否,并提示學員檔位的位置等等。
此外,尹貽路告訴記者,每輛機器人教練車都有防碰撞裝置,一旦駛出規定范圍外,車輛便會啟動急剎裝置,并發出警報提醒學員駛回正確軌道。記者多次實驗后,發現的確如此。當車速過快時,車輛會在距離危險點一米左右的位置停下。如果車速較慢,車輛則會停在距障礙物40厘米左右的位置,保證學員的安全。
“這樣的話,能保證學員的安全,也減少車輛的不必要碰撞,車輛自己就規避了風險,不需要教練員時時刻刻盯著。”尹貽路說。
“00后”周女士大學畢業后剛剛參加工作,趁假期來到駕校學車,目前已經在著手準備科目二的考試,對于她來說,AI智能駕駛模擬機接受度比較高,也更利于刷學時,“這樣每個人練車時間也會更寬裕一些,智能模擬機講的內容和要點也比較好理解,能避免跟教練爭論或者被教練訓斥。”
“年輕人群體對于AI智能更感興趣,也更好接受一些,由于智能設備的語速較快,很多老學員反應不過來,他們對于智能的東西接受度不太高。”李傳福坦言,目前愿意使用模擬機的多是年輕人,“雖然我六十(歲)了,但我很認可AI智能,年輕人對這部分接受比較快,上手也比較快,他們不愿意受教練的嘮叨,那人工智能就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李傳福認為,從前的駕校教練和學員是師徒關系,現在更應該向朋友關系發展,“如何把服務搞好,如何讓學員滿意,這也是我引進AI智能的原因之一。”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鄧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