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劉帥 濟南報道
在人們的印象中,濟南是一座溫和的城市,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青磚黛瓦的老屋,歡快噴涌的清泉——這樣的生活,似乎與激情四射的競技體育總有點兒不相稱。
然而,透過不久前落幕的巴黎奧運會,我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濟南。
不止是泉水,體育同樣是這座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
一
在這趟巴黎之旅中,濟南共有9名運動員參加7個大項的角逐。此外,由濟南市輸送的運動員董毅代表福建進入國家隊,參加了巴黎奧運會皮劃艇項目的比賽。
在男子25米手槍速射決賽中,35歲的李越宏以強勢表現將金牌收入囊中,這是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奧運會上取得的第20枚金牌,也是第三位濟南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奪得金牌。此前,他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一舉奪得男子25米手槍速射個人和團體兩枚金牌,成為“雙金王”。隨后,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再次奪冠,展現了強大的實力和穩定的發揮。
其他濟南運動員的成績也令人動容。
楊飛飛與孫悅代表中國女子橄欖球隊在本屆奧運會中奪得第6名,創造了奧運會最佳戰績,面對歐美強隊,她們越戰越勇的氣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女排在巴黎奧運會中闖入8強,擊敗奧運冠軍美國隊和世錦賽冠軍塞爾維亞隊,其中濟南姑娘王夢潔在自由人位置上發揮穩定,表現可圈可點。
三人女籃在本屆奧運會中奪得第6名,絕對核心王麗麗一直受到傷病影響,但她的發揮仍舊證明了自己在球隊中的作用和價值。
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是相當漫長的航程,來自濟南的辛鑫是中國隊唯一獲得該項目參賽資格的選手。
14歲的崔宸曦在滑板女子街式決賽中獲得第四名,創造中國滑板該項目奧運會最佳戰績。此前,她只練習滑板一年多,就拿了省運會第三名,后來她又在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摘得金牌,成為中國隊亞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金牌得主。如今,她又在巴黎改寫了歷史,勇奪奧運會滑板女子街式第四名,創造中國滑板奧運最好成績。
此外,出戰帆船項目女子49人FX級的單夢緣,征戰女子25米運動手槍的梁小丫,她們的奧運初體驗有收獲也有遺憾,但這些都將成為新征程上的寶貴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征奧運會的體育健兒,可謂是“老將領銜、新人涌現”,其中年齡最大的李越宏與“小孩姐”崔晨曦相差21歲,體現了濟南競技體育人才輩出的良好勢頭。
二
濟南健兒在奧運會上的優異表現,將強大的競技實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背后,不僅是運動員們自身努力、拼搏的結果,也是濟南競技體育迅速發展的真實體現。
此前,濟南市“十四五”體育事業發展規劃中,就提出要“建設全國特色體育名城,打造新時代現代化體育強市”。在此背景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大眾運動的方式也從被動變為主動,市民群眾對于運動健身場所的需求也愈加強烈。為此,濟南不斷提升全民健身基礎設施水平,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結合,推動體育與自然景觀和諧相融,標準體育公園、運動主題公園、口袋體育公園隨處可見。
今年8月8日,是我國第16個“全民健身日”,濟南圍繞群眾多樣化健身需求,策劃推出“體育宣傳周”系列活動,開展了兩種形式、四大系列、十個板塊的活動,臺球邀請賽、游泳邀請賽、體質達人賽等10多項“全齡友好”賽事貫穿其中,17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和區域內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面向社會免費開放,10余項健身項目免費體驗……
在濟南,全民健身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人說,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是兩碼事。但是,發展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是搞好競技體育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蔡元培說:“夫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最要之事為運動。”如今,城市與體育聯系日益密切,頂層設計高屋建瓴,全民參與熱情澎湃。
在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的同時,濟南對于青少年體育的發展也愈加重視。
早在2021年,濟南市就發文,要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其中提出以賽促訓、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為培養娃娃冠軍、學生冠軍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濟南培養后備人才提供了土壤。
如今,濟南將社會訓練機構、專業體校、普通中小學聯動起來,打造體教融合體系,拓寬后備人才培養渠道。
去年以來,歷城二中女足奪得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冠軍,興濟小學男子排球隊拿下全國冠軍……濟南的學生冠軍越來越多,這與濟南“體教融合”發展模式密不可分。
隨著全民健身和青少年在濟南的日益普及,久久為功,越來越多的濟南孩子開始擁抱體育、愛上體育,并走向體育道路。
在城市體育力量蓬勃生長的當下,未來的濟南將會有更多的體育人才成長起來,綻放更耀眼的光彩。
三
濟南競技體育的歷史,比我們知道的更久遠。
上世紀初,濟南有座大觀園跤場,一批功夫好手常駐其中,“一撮毛”劉仲山的飛叉、“老杠子王”王少臣的杠子、“大力丸”佟順祿的摔跤,個個身懷絕技,引得泉城老少競相慕名前來。
那時的濟南,是一座“泉城”,亦是一座“跤城”,這是濟南早期的體育印記。
當然,濟南體育往日的輝煌不止于摔跤。1931年,第十五屆華北運動會來到濟南,來自濟南的“二張一朱”名聲大噪;20世紀50年代,鄭鳳榮騰身一躍,世界女子跳高紀錄就此被刷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新中國代表團首次參賽,濟南選手鄒利敏摘下男子體操團體銀牌;1988年,彼時新建成的省體舉辦了第十四屆省運會,濟南代表團登頂金牌榜……
而濟南競技體育的底蘊,也比我們想象中更深厚。
從山東省立第一公共運動場在濟南建立,到“全民健身計劃”落地實施,再到第十九屆亞運會濟南金牌數量位列全省第二位;從中國足壇誕生第一支“雙冠王”,到圓滿舉辦第11屆全運會,再到濟南歷城二中女足以全勝戰績問鼎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冠軍……濟南在城市體育的發展上脈絡清晰,成績斐然。
近年來,濟南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賽事,如中國濟南冬季暢游泉水國際公開賽、2023濟南(泉城涌動)馬拉松等。今年,濟南還積極申辦全國體操錦標賽、濟南網球公開賽、中國高爾夫球巡回賽濟南公開賽等重大賽事活動,在增強濟南體育影響力的同時,也在努力為濟南運動健兒提供高水平的大賽觀摩機會。
屢受全國高水平賽事“青睞”的同時,大型體育場館的布局也在“建設全國特色體育名城”的規劃中占據重要位置。
近年來,濟南新增2個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25個省級體育產業基地和13個省級體育服務綜合體。黃河體育中心專業足球場也預計在今年年底竣工——這是濟南第一座專業足球場,是山東省首個6萬座足球場,也是中國第一座按照世俱杯辦賽要求設計的專業足球場。
去年年初公示的《濟南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21—2035年)》草案顯示,濟南未來公共體育設施總體布局擬形成“一廊三心多點”的空間結構,“一廊”為黃河文體發展廊,“三心”即黃河體育中心、省體育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多點”即多個區級公共體育設施。
當城市與體育聯系日益緊密,當競技體育拼搏的瞬間被烙印在城市的肌理中,濟南“建設全國特色體育名城,打造新時代現代化體育強市”的目標,更篤定,也更令人期待。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