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趙曉丹 曹博宇 濟南報道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企業級應用正成為競爭的核心戰場。近日,記者探訪位于齊魯軟件園的元岳科技,對話創始人張欽明,深入解讀這家AI新銳在智能體實踐與前瞻布局上的思考。憑借差異化的“場景驅動”策略與創新的“數字員工”解決方案,元岳科技正快速崛起。
大眾網·海報新聞:從事AI行業,元岳科技的核心優勢是什么?
張欽明:元岳科技于2023年開始研發AI產品。我們的核心優勢在于從最底層的大模型、數字模型的研發。通過我們自己收集的數據集,訓練出屬于自己的模型。再基于該模型,開發出相應用的產品。
大眾網·海報新聞:相較于其他大模型公司(如百度文心、阿里通義等),元岳科技的獨特定位和技術/產品差異化體現在哪里?
張欽明:我們之前用的大模型是利用OpenAI、ChatGPT等。它們不僅需要用戶付費,訪問速度也比較慢。DeepSeek等模型的開源,對我們來說是起到一個非常決定性作用?,F在我們交付企業產品可以通過私有化模型的部署,根據客戶的場景需求,為他部署滿血版的模型。同時,可以將這些數據放在我們整個企業內部里邊,起到數據安全作用。
大眾網·海報新聞:在推進AI技術研發和產品落地的過程中,元岳目前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產品挑戰或市場挑戰是什么?
張欽明:我覺得推進整個AI的產品過程中,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在于要找到真正的行業痛點。必須深入到行業里,通過行業專家與AI架構師進行溝通,一起把行業的問題解決。所以我認為最大痛點在于這種場景的挖掘、場景的發現。
第二點在于AI的產品落地,企業從業人員要提高AI素養,也就是常說的提升企業的含A量。第三個就在于整個AI產品推廣。我們現在大模型的能力,還是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這一塊需要依靠大廠、大公司去提升整個基礎的底層能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業界普遍認為下一代AI是能夠自主規劃、使用工具、完成復雜任務的智能體。元岳在智能體方向上有何布局和思考?實現真正實用的智能體還需要突破哪些關鍵技術?
張欽明:對我們來說,智能體是一個熱潮。一直說2025年是智能體元年。我認為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都可以讓AI來完成,人類只需要下達任務,然后反饋這個任務做的好與壞。智能體去進行反思、思考。最近我們一直在研發數字員工系統,這就是智能體的一個體現。
我們做智能體,更加注重的是一個結果、一個價值。通過智能體系統可以直接創造企業內部的價值。比如說,我們去讓智能體去代表數字員工去做招聘、去做面試、去生成PPT,去幫助我們去寫一些文案,這些東西都是智能體的體現。
大眾網·海報新聞:齊魯軟件園覆蓋了從基礎算力、核心軟件到行業應用的完整鏈條,這種鏈條和氛圍對于元岳的發展帶來哪些助力嗎?
張欽明:齊魯軟件園聚集了很多AI企業,通過這些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可以擦出思維碰撞的火花。另一個是可以提供很多的合作機會,通過交流方式一起去給企業助力、去給企業賦能服務。
大眾網·海報新聞:元岳科技未來的發展愿景是什么?
張欽明:我們希望幫助企業通過正確的方式,找到正確的問題。我們也更加傾向于研發更優秀的AI產品,交付給這些中小企業、政校企,讓大家一起使用這些優秀的產品。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