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張瑋 濟南報道
7月3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辦“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濟南市企業家首場記者見面會。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自成立以來,云鼎科技專注于信息技術服務和工業智能化應用,目前云鼎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已落地178類應用場景,覆蓋礦山、化工、油氣等多個領域,在山東能源、國家管網、皖北煤電等86家單位落地應用。
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建朋介紹,云鼎科技是山東能源集團旗下專注于信息技術服務和工業智能化應用的科技類上市公司。1993年3月,注冊成立。1996年6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根據山東能源集團戰略部署,云鼎科技由原來傳統產業轉型為“輕資產、高科技”型企業,主要圍繞能源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展開業務。
目前有北斗天地、山能數科、德通電氣3家公司,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化工)、智能測控3個事業部,形成“3+3”產業生態體系。公司業務主要聚焦智慧礦山、智慧電力、智慧化工等領域,連續三年蟬聯“煤炭行業信息技術企業20強”榜單前三名。公司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并和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合作,為能源行業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一流的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方面,云鼎科技以自主研發大模型為核心驅動力,實現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彰顯“山東制造”的硬核實力。早在2022年,公司便率先在礦山行業開啟AI技術的探索征程。2023年7月,聯合華為成功發布全球首個礦山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平臺,攻克了AI在礦山領域預測精度與泛化性相矛盾這一關鍵技術難題,該成果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國際領先水平鑒定,為行業智能化發展樹立了標桿。
目前公司已為山東能源集團建成了具有38P算力的人工智能訓練中心,并依托盤古大模型和海量礦山、化工等行業數據構建礦山大模型,具備視覺、預測、NLP和多模態四種大模型創新研發能力,實現云邊協同、邊用邊學、持續優化的人工智能運行體系和集中管控、煤礦執行的人工智能管理體系。
截至目前,已開發礦山領域178個典型應用場景,覆蓋采掘機運通及安全管理等9個專業,累計形成人工智能相關專利52項、軟著38項、收錄論文15篇。同時,協助國家管網和皖北煤電2家央國企建成人工智能訓練中心,100余個視覺類、預測類場景在山東能源、西部礦業、貴州能源等86家單位落地應用,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2025年5月,云鼎科技聯合昇騰發布云鼎工業視覺智能一體機,預先內置礦山、化工、油氣等領域100多個生產級AI模型,支持靈活搭配和定制化開發,可根據企業需求快速完成場景算法配置,為工業安全生產和運營管理注入強勁動力。
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卓有成效的產業化實踐,充分展現了“山東好品牌”創新驅動的特質,推動了能源、化工等行業的智能化升級,為“山東制造”在人工智能領域贏得了廣泛贊譽,也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云鼎科技依托山東能源集團,組建專業團隊深入礦山、化工等一線場景,全面梳理安全生產、效率提升等痛點問題;同時通過有獎征集的方式面向全行業征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廣泛匯聚市場訴求。對獲取到的需求從實施難度、預期效果、應用價值等多維度進行評估并確定研發優先級,確保產品從源頭就精準匹配實際場景,避免脫離市場的“閉門造車”,從根本上保障產品的市場適應性。
此外,云鼎科技堅持“創新+產業協同”雙輪驅動,與華為、騰訊、中控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基于各自在算法、硬件、行業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共同打造數智化“生態圈”。這種生態協同打破了單一企業的技術邊界,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實現技術資源的互補與整合,為產品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多元技術支撐,同時加速了先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增強了整個生態體系的市場響應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聚焦數據治理與平臺化建設,云鼎科技聯合華為建成以大模型為底座的人工智能訓練中心,形成統一的算法開發、訓練與運維平臺,確保產品研發的標準化與高效化。在此基礎上,構建礦山行業專用訓練數據集,累計沉淀1200億條數據、7PB訓練樣本,打造行業首個礦山大模型,通過“中心訓練、邊緣推理” 機制實現數據實時回傳與模型動態迭代,持續優化產品精度與泛化能力。這種以數據為核心的平臺化模式,既保障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與先進性,又通過規模化復制能力快速覆蓋更多市場場景,形成“質量提升—市場拓展 —數據積累—再升級”的正向循環,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構建起技術壁壘與規模優勢。
在人工智能場景落地過程中,云鼎科技依托大模型視覺、預測、自然語言和多模態四大能力,通過接入現場生產數據和監控視頻,實時優化工藝參數、識別故障與異常、審核作業規范,并以廣播提醒、設備聯動等方式實現事前預警與自動處置。
依托大模型視覺能力,已覆蓋礦山采掘機運通及安全管理等9個專業的智能化場景,重塑礦山行業的安全管理模式,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例如在興隆莊煤礦主煤流運輸系統中,部署堆煤監測、異物監測、煤倉運行異常狀態監控等10多個人工智能場景,保障采掘作業連續性和安全生產效率,每班可減少現場崗位人員及巡檢人員18 人以上,推動礦山安全管理從全行業普遍存在的“人盯人被動防范”向“人工智能主動治理”的整體轉型。
借助大模型預測能力,在煤炭洗選過程中分選、浮選、濃縮加藥等場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推動了行業從依賴人工經驗的傳統生產模式向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生產模式轉變。例如在濟二煤礦建立重介密控模型,實現重介分選工藝在密度控制方面的智能化預測,相較于人工經驗控制,精煤產率提升0.2%以上,每年為煤礦增收約400萬元。
目前云鼎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已落地178類應用場景,覆蓋礦山、化工、油氣等多個領域,在山東能源、國家管網、皖北煤電等86家單位落地應用。這些場景的廣泛落地,不僅是人工智能與單個企業生產流程的深度融合,更形成了跨企業、跨領域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庫,為整個能源行業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智能化轉型路徑。它加速了行業內傳統生產模式的革新,推動能源行業從經驗化的傳統運營向智能化的現代運營升級,為能源行業綠色、高效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其他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張帆
7月3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辦“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濟南市企業家首場記者見面會。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2024年,濟南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482億元,占全國比重8%,位列2024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第八位,上榜中國AI創新之城20強。[詳細]
7月3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辦“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濟南市企業家首場記者見面會。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自成立以來,云鼎科技專注于信息技術服務和工業智能化應用,目前云鼎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已落地178類應用場景,覆蓋礦山、化工、油氣等多個領域,在山東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