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魏俊怡 竇永瀚 濟南報道
8月19日,濟南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平陰專場召開。平陰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小帆介紹,2025年上半年,平陰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77.6億元,同比增長2.6%,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3%、23.8%,“3+2”產業體系驅動工業強縣戰略成效顯著。
平陰工業從“規模優勢”到“質量躍升”的轉型之路備受矚目。
工業“壓艙石”的硬核支撐
數據背后是“3+2”產業體系的堅實支撐。以玫德集團為代表的機械裝備產業集群,其旗下濟南玫德鑄造占全國瑪鋼市場1/3份額,連續10余年居行業榜首,形成全球最大流體輸送產品生產基地。
高端裝備零部件產業集群獲評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平陰第二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炭材料產業實現“預焙陽極+鋰電負極”雙軌并行,生產裝備與環保治理達國際領先水平,35萬噸負極材料用箱板和15萬噸前驅體項目加速推進,鞏固國內最大商用預焙陽極生產基地地位。作為平陰“瑰寶”的阿膠與玫瑰產業活力迸發。平陰玫瑰擁有50余個栽培品種、40余家生產企業,8大系列140余種產品,品牌價值34.0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超60億元。
東阿鎮獲“中國阿膠之鄉”稱號,“福”牌阿膠入選“中華老字號”,傳統熬膠技藝成國家非遺,阿膠產業集群躋身全省“十強產業”雁陣型集群,全縣20家阿膠企業產品質量居行業前列。玫德鑄造、福膠集團、澳海炭素等本土企業帶動形成四大“百億產業集群”,彰顯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動能。
制度創新,開發區賦能的“平陰范式”
平陰經濟開發區以制度創新構建“服務+招商+綠色”三位一體模式,上半年完成工業投資22.92億元,進出口總額35.11億元。
其構建“專班專員+分區包片+全員招商”三維服務體系,組建4個項目保障專班、明確16名“工作專員”,對60余家重點企業實行全員包掛,建立《服務企業一本賬》梳理80余項需求;通過《重點項目推進任務清單》和“周工作例會”制度,30余次例會解決20余個土地、資金等難題。
創新推行的“紅綠燈”分級辦理機制,以“綠燈即辦、黃燈聯辦、紅燈專辦”形成閉環管理,累計解決42項企業難題。目前平陰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0家、瞪羚企業39家。
近三年實施工業項目351個,總投資278億元,中電建核電裝備智造基地等項目投產,邁克閥門智能制造產線等加速建設,金佳龍新能源電池等項目簽約落地。
同時通過“騰籠換鳥”盤活10余萬平方米閑置廠房,“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下,布局寵物大健康、電子信息等新賽道,謀劃8大特色園區,建立四級項目庫,77個在庫項目中41個已簽約,總投資102.55億元,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科技引擎帶動智能躍遷
平陰正以科技為引擎加速工業變革。其構建“硬件+軟件+產業”路徑,建成1451處5G基站實現重點場所全覆蓋,推動1150余家企業“上云用數”,26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澳海炭素建成國家級5G工廠,華玫生物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科德智能等企業軟件入選省級首版次高端產品。
創新驅動下,平陰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78.36%,12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成創新策源地。通過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擬全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3家。深化與中科院、浙大等高校合作,福牌阿膠打造“人工智能+阿膠”智慧中藥房,玫德集團研究院沖刺國家級實驗室,力爭新增6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構建“人才+金融”雙輪驅動,爭取省級以上科技人才3項,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備案超7000萬元。
從“規模優勢”到“質量躍升”,平陰以產業為基、制度為翼、創新為擎,走出縣域經濟動能轉換的特色路徑。
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