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曹亮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產業已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一直以來,濟南市各區縣立足差異化布局,在這些關鍵領域精耕細作。從政策筑基到場景賦能,從算力突破到產業集聚,從校企協同攻關到成果本地轉化,濟南正全力撬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擘畫“智造濟南”新圖景。
依托高能級創新平臺
構筑“雨林式”創新生態
對于歷下區來說,“智造”依托的是高能級創新平臺。
近年來,該區錨定“科技策源引擎、成果轉化樞紐、產業創新陣地”三大核心功能,瞄準創新驅動不斷發力。
今年上半年,歷下區技術市場交易額突破百億大關,居全市首位。全區研發投入填報量達88.1億元,同比增長5%;歷下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深度參與科技成果路演、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鼓勵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投硬”,全力推動科技與金融協同發展。“國產通用機器人操作系統項目”和“低熱值煤制清潔能源燃料環保節能項目”各獲山東省股權投資500萬元(撥投各半);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發的3個項目獲山東省“先投后股”股權投資立項,項目資金共1400萬元。金融的有效助力加速了創新成果的轉化過程,夯實產業成長基礎……
與此同時,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已經拔地而起,歷下區品牌效應日益凸顯:齊魯科技金融大廈作為濟南科技金融標桿園區,正構建“創投基金—科技信貸—資本市場”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8小時全要素、24小時全生態”的產城融合新樣板;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作為城市AI算力“心臟”與賦能平臺,深度融合“算力+平臺+生態”,成為驅動區域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山東人工智能產業園里,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電子信息服務三大產業特色鮮明,路演推介活動常態化,助力企業開拓市場藍海。
歷下區聚力支持企業核心攻關,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山東數字文化集團成功獲得省重大專項。山東省科學院簽署中俄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等3個國際平臺共建協議,顯著提升歷下在國際科技合作網絡中的話語權。同時,著力提升科技園區運營水平,以山大路、CBD科創金融、歷下經開區三大生態圈為核心,加強實驗室體系建設,推薦上報15家市級實驗室;山東人工智能產業園上半年新入駐/入孵企業7家,注冊資金8110萬元,營收1.8億元,納稅約1000萬元,并成功納入濟南市AI開放辦公場所,為未來招才引智打下堅實基礎。
位于山東人工智能產業園的企業山東智驅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風光表示:“優質的產業載體和完善的配套服務,為企業提供了快速成長的‘沃土’。我們從園區成長發展,一路走來,政策扶持和平臺賦能有效解決了企業在初創期的發展難題,讓我們能更專注于核心算法研發和產品創新。”
歷下區還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賽道,強化科技招商、場景招商。上半年,成功吸引18個高技術產業項目扎根歷下,其中億元級項目2個,華為充電站項目已完成注冊。47家企業踴躍申報首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創新森林規模持續擴大。
目前,該區正著手啟動“十五五”科技專項規劃,“海聚歷下”引才行動將持續發力,不斷拓展創新“朋友圈”,為全市科技服務業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歷下動能”,讓這棵根植于泉城沃土的“創新之樹”愈發枝繁葉茂,結出更加豐碩的產業果實。
助力企業轉型
領跑重型激光切管賽道
短短幾年,從濟南走向全球,起步區一家企業的成長讓業內人士都非常驚嘆。
“我們計劃在起步區設立全球售后服務中心,提升國際客戶響應速度,力爭未來三年實現產值翻番。”近日,濟南鼎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作為扎根濟南起步區的本土企業,濟南鼎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點數控”)專注于激光裝備研發、生產與銷售。在“技術深耕+品牌突圍”雙輪驅動下,公司從白手起家成長為重型激光切管細分領域全球領先的“專精特新”企業。
2017年前后,面對國內激光切割裝備核心部件依賴進口的技術困境,鼎點數控三名核心團隊成員拉起隊伍,走上技術研發創業之路。初期在500平方米租賃廠房中,團隊晝夜攻關,連續半年吃住在現場,甚至抵押房產籌措資金,確保研發費用長期保持在5%的高位。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公司成功自主研發出坡口切割、八缸重型全行程卡盤、靜止切割三項核心技術,實現大口徑重型金屬管材±45°坡口切割,將原來昂貴的國外進口設備以國產化替代,同時交期提前3~4個月、價格下降40%、維護成本降低50%以上,打破了國際巨頭在船舶、航天等領域對重型激光切割裝備的壟斷。“國內一船舶制造企業曾算過一筆賬,用我們的設備,一條生產線每年能省下300多萬元的進口設備維護費。”于銀告訴記者。
為規避國內低端價格戰,鼎點數控堅持走鼎點ACME中高端品牌路線,產品溢價能力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一方面通過技術反哺市場,借助國內船舶、汽車等高端客戶案例反向拓展國際市場,形成“中國驗證→全球復制”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加快拓展海外布局,積極依托管委會在展覽洽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的幫助,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國際銷售網絡。
這一策略成效顯著,尤其在歐洲市場,鼎點數控的訂單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目前產品已覆蓋十多個國家。據悉,今年公司海外訂單同比增長了40%,國際市場影響力持續提升。
伴隨企業高速成長,鼎點數控現有車間規模與建筑面積已無法滿足產能需求。起步區為其規劃近90畝智能工廠建設用地,目前該工廠正處于建設階段,計劃今年10月份投產,屆時產能將提升4倍以上,企業規模有望再上新臺階。
此外,濟南起步區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出臺系列高含金量支持政策,重點扶持數控機床等核心產業,為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起步區牽線搭橋下,鼎點數控已與濟南兩所高校合作共建研發平臺,成功設立濟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累計獲得專利成果100余項。“起步區‘扶上馬、送一程’的做法,讓我們民營企業發展特別有底氣。”于銀感慨道。
在起步區,這樣“成長”迅速的企業有很多。為助力項目成長,起步區發起了助力企業發展專項行動,出臺支持企業發展舉措,重點圍繞產業規劃布局、政策體系搭建、企業成長賦能、創新生態培育等任務打造企業服務平臺,建設明白產業“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的專業隊伍,打造出“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營商環境。
科技賦能產品
訂單有了“保單”底氣
走進萊蕪區金特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里,各條生產線全速運轉。聚乙烯護套料經塑化、切粒等精密工序“蛻變”,打包整齊的產品正待發往全國電纜生產基地,成為產業鏈上的“關鍵材料”。
“我們的產品可不是普通材料。”公司副總經理王坤拿起一卷護套料介紹,“海底電纜用PE半導電護套料、超高壓用絕緣級阻燃聚乙烯護套料,都是給超高壓電纜‘穿盔甲’的高端基礎材料,能牢牢守住絕緣性。現在訂單排到11月,車間達到滿負荷生產。”
訂單“爆單”的底氣,源于硬核科技實力。“這套防白蟻聚乙烯護套料加工系統、海底電纜用半導電PE屏蔽料生產系統,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光知識產權專利就有12項!”王坤說,公司還與天津科技大學等院校搭建“產學研橋梁”,讓技術創新始終領跑。
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萊蕪區對科技創新的全力托舉。今年以來,萊蕪區圍繞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創新主體協同”框架,已建成萊蕪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2家國家級科技孵化平臺,及40家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搭起適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創新平臺“骨架”。
同時,萊蕪區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分層次打造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梯次培育體系。2024年,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8家,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29家、“專精特新”企業8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18%,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8.03%,科技創新“含金量”持續提升。
“接下來,我們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手拉手’!”萊蕪區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高金濤表示,當地將重點推進創新主體“擴量提質”、創新平臺“強基躍升”等六大“強鏈先鋒”行動,持續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攻克高空作業難題
“濟陽制造”拓展市場應用
戈壁灘涂、泥濘山路等復雜地形,曾是制約高空作業效率與安全的行業難題。如今,這一頑疾被濟陽區一家重工企業自主研發的履帶式高空作業平臺成功攻克。
該設備無需平整路面,具備一鍵自動調平支腿功能,以卓越的適應性和穩定性,展現出“濟陽制造”的強大技術實力。
傳統輪式高空作業設備對路面平整度要求極高,不僅易受地形限制導致停工,還存在安全隱患。2020年,山東矗峰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團隊遠赴新疆實地考察,深入分析特殊地勢需求,實現了從鋼材切割到整車組裝的全鏈條自主生產,成功研制出首臺履帶式高空作業平臺。
據公司國內銷售總監張倩介紹,該產品不僅能輕松應對泥濘、崎嶇等復雜路面,爬坡度更達到40%,其獨具的“一鍵調平”功能,通過智能化操控手柄實現四支腿自動調平,即使在左高右低或前高后低的傾斜場地,也能保障安全穩定作業。
技術突破迅速推動市場應用拓展。目前,該設備在國內履帶式高空作業車市場中占有率高達76%,產銷量穩居全國第一。在新疆基建密集區域,其占比更是超過80%。近三年來,產品銷量年均增長率達60%,2024年海外出口額已突破2億元,2025年企業預計實現總產值13億元。
作為濟陽液壓升降平臺產業的龍頭企業,矗峰重工以52項國家專利構建起核心技術壁壘,走出了一條從行業新銳到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躍升之路。企業不僅成功承接四川核能研究所首份軍工級技術裝備訂單,還為第十二屆全運會主會場打造火炬點火平臺,并深度參與國內航天工程、南極科考、西氣東輸、奧運場館建設、核電站建設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目前,公司已躋身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制造商10強和全球高空作業機械制造20強,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瞪羚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在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矗峰重工堅持科技賦能,全面實施智能制造,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依托省級博士創新站和市級工程研究中心持續推動產品創新。同時,企業堅持效率賦能,通過精益生產和標準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公司的主要產品憑借較高的性價比,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其中,履帶式高空作業平臺國內產銷量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高達76.4%,已遠銷80多個國家。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矗峰重工將繼續聚焦技術創新與智能制造,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助力濟陽打造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液壓升降平臺產業高地,為濟南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