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道
“上網攔,下網攔,中間坐個女兒官。腳一踩,手一扳,驚得鯉魚來回竄?!边@首古老的商河民謠,曾回響于家家戶戶的織機旁。千年技藝孕育的商河老粗布,以其純手工木質機杼織造、七十二道工序的匠心,成為商河縣標志性的文化符號。
然而,時代浪潮奔涌不息,商河老粗布也曾陷入窘境:家庭作坊式生產難以為繼,傳統紗線的不均勻、布匹的顆粒感被現代消費者誤讀為“瑕疵”,老一輩匠人漸次老去,技藝傳承岌岌可?!茬紭I創始人李秀鳳之子劉越在2013年調研時發現,當前廠內能勝任復雜織造的匠人僅余20余人,且平均年齡均已超花甲。
困局之中,轉機在數字浪潮中閃現。電商與直播,如梭子般為老粗布織就了新的“經緯”。
走進商河老粗布產業“安琦布業”的電商直播間,仿佛穿越了時空,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嫻熟的操作著老式織布機?!翱吹竭@種老式工藝作出的土布,心里莫名的踏實,買回來確實質量不錯,摸起來手感也好,柔軟親膚,特別舒服?!币粭l網購追評,也反映出當下網友對老品牌、老工藝較為認可的消費心態。
2015年開始,在劉越的帶領下,安琦布業開始了電子商務方向的轉型之路。2019年劉越帶領電商團隊試水直播電商,先后在淘寶直播、抖音、視頻號等平臺開設賬號,更多的粉絲開始關注購買這一傳統非遺產品,涌現出了“我是布叫獸”“商河老粗布”等優質賬號,目前安琦布業已累計吸引50多萬粉絲。
老粗布在線下的搶購盛況與直播間里的火熱人氣形成共振,這也證明了其不可替代的文化與實用價值。這不僅是銷售渠道的拓展,更是傳統與現代的深度對話:劉越在引入先進紡織機械提升效率的同時,還嚴格保留了30%以上的核心手工工序,讓工業化標準與手工溫度奇妙共存。
長遠看,商河老粗布的突圍之路,恰是濟南城市發展哲學的生動實踐。它深刻印證了“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
守文化之魂。90年代一臺織機起步的堅韌,是老匠人指尖流淌的千年智慧,更是濟南守護泉水文脈、古城肌理的微觀映射。安琦布業計劃在廠門口建設非遺實體展廳,正是為古老技藝筑牢物質根基。
創時代之新。擁抱電商與直播,讓深巷美布通達四海;劉越引入現代管理、設計升級,使老粗布從“土氣”變“國潮”,呼應著濟南在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等新賽道上的奮勇爭先。政府文旅補貼借力春節活動點燃消費熱情,體現了政策與市場的協同創新。
當商河織機的韻律在直播間的光影中重新響起,我們聽到的不僅是古老技藝的復蘇之音,更是濟南這座千年古城在時代激流中沉穩而激越的脈搏。它昭示著:城市發展的壯錦,既需深植文化基因為堅韌之“經”,更需融入時代變革為活力之“緯”。商河老粗布以數字絲線重煥生機,濟南亦在守正創新中織就著傳統底蘊與現代活力交相輝映的新圖景——這匹由歷史智慧與未來雄心共同織就的錦緞,正舒展于齊魯大地,光華奪目。
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