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張興華
大眾日報 記者 晁明春
“打造山東未來發展高地,推動濟南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打頭陣、搶先機、挑大梁。”1月11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委會主任宋衛東告訴記者。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加快提升濟南、青島、煙臺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動能轉換總體格局。其中,濟南要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集聚集約創新要素資源,發展高端新興產業,打造開放合作新平臺,建設現代綠色智慧之城,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縱觀濟南的城市空間布局,這是一個東西長達99公里,南北寬12公里的狹長帶狀城市。400萬人聚集其中,加劇交通擁堵、霧霾等城市病,城市發展空間亟待拓展。往南群山連綿,是生態屏障,以控為主。東西狹長,只能向北,跨過黃河,就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
幸運的是,亟需拓展空間跨越趕超的濟南趕上了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機遇。于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應運而生。
按照功能定位,這里將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創新引領先導區、“四新”經濟新高地、城市治理試驗區。先行區的規劃建設,不僅將為濟南解決黃河兩岸融合發展的問題,也將為全國范圍內以黃河為界的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探索新路徑、新模式。
新區建設,規劃先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初步規劃范圍103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北730平方公里,還沒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優勢、泉城特色”的要求,委托瑞典斯韋蔻設計集團(SWECO)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完成空間戰略規劃。同時,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參照雄安新區做法,同步推進總體規劃與產業、交通、生態等專項規劃編制,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
目前,先行區總體規劃已形成初步成果。按計劃,今年3月份總體規劃將進入論證公示階段,力爭4月份上報審批。
濟南北跨發展,首要的就是要有便捷的跨黃河交通體系。去年底,濟濼路穿黃隧道工程開工建設,拉開了“三橋一隧”新跨橋通道建設的序幕。
吸引社會資本大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運作頻頻,不斷揮出大手筆。分別與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中鐵、中建八局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短短3個月內,就地下空間、綜合管廊、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簽下4300億元的大單。
“堅持以中疏支撐北跨、以北跨帶動中疏,做好規劃編制、引爆區建設、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開啟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元年’,實現‘千年一跨’破題起勢。”日前,濟南市第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對先行區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據了解,目前,濟南市已基本確定10平方公里引爆區選址范圍,并力爭在今年6月底完成各項前期工作并開工建設。這里也將是濟南的城市副中心所在區域。
“先行區建設,不僅是濟南的先行區,也是全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全國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在1月6日召開的濟南市經濟工作暨“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大會上,濟南市委主要領導強調,全市上下要形成向先行區聚焦的思想,舉全市之力共同打造這個新增長極,引領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記者從濟南市交通委獲悉,15日16時,由中鐵十局承建的濟南市鳳凰路穿越膠濟鐵路立交橋工程隨著中孔的頂進就位,標志著框架橋頂進工程完成。據悉,鳳凰路穿越膠濟鐵路立交橋工程是鳳凰路打通的唯一瓶頸,竣工通車后,鳳凰路就能南北貫通了,往北通到濟南新東站,往南...[詳細]
今年1月1日,《濟南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正式實行后,為貫徹落實禁放規定,消除市民家中存放煙花爆竹帶來的安全隱患,1月8日起,天橋區公安分局無影山派出所與無影山街道辦事處聯合開展了煙花爆竹兌換生活用品的活動。[詳細]
16日,首批2萬斤費縣西紅柿順利運抵濟南。早上9點,省體育中心西北側,數百箱西紅柿已經整齊地擺放在路邊的小廣場里,預定的市民則排著長隊樂滋滋地等待“提貨”。費縣西紅柿產業協會會長崔安柱表示,還有很多濟南的愛心企業和市民表達了認購需求,在敲定供貨量之后...[詳細]
走進位于濟南高新區的山東誠創孵化器,映入眼簾的是“戰略新興產業研發基地入住企業索引”,60多個企業名稱中夾雜著3個自然人的名字。原標題:濟南新添兩家國家級孵化器它們與孵育的小微企業共生共榮 值班主任:李歡[詳細]
16日上午,濟南市長清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今年長清區將推進招商引資,確保完成濟南市外招商引資100億元,佳寶現代牧場等20個重點項目上半年開建。[詳細]
16日上午,濟南市長清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會上公布了今年長清區將為民辦的12件實事。其中,長清區今年將基本完成11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基本實現建檔立卡4850戶貧困戶、9636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