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尹延杰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道
1月12日上午開幕的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在向大會作報告時,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對起步區“十四五”和今年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當前,先行區將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建設發展,助力北起全面起勢。
把握三大轉變 全面升級起勢
孫述濤在報告中指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建設,納入黃河戰略發展綱要,把濟南首次放在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中高點定位,下一步要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全面起勢。
“先行區”轉變為“起步區”,絕不是名字的簡單變更,而是深層次、全方位、結構性的根本變革,意味著從產業功能區向國家級新區、濟南未來新城的定位之變,從“做試驗”“蹚路子”向“當引領”“做示范”的使命之變,從“聚全市之力”向國家賦能、流域支撐的能級之變。
站在升級跨越歷史節點的先行區,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通過征遷釋放發展空間,開工128公里市政路網,460萬平米安置房,三橋一隧陸續進入通車沖刺期,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重點園區逐步從建設轉入運營,為下一步跨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笆奈濉逼陂g,借助先行區向起步區邁進契機,全面對標雄安、學習浦東,積極謀劃起步區發展藍圖,加快跨河橋隧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導入高端高新產業,招才引智激發干事創業活力,讓群眾共享黃河時代發展成果,打造未來希望之城,真正把起步區建設成為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和動力引擎。
加快繪就藍圖 “1+4+16+N”強規劃引領
高點站位,規劃先行。先行區正按照“找準定位、規劃先行,對標雄安、學習精髓,搞好統籌、系統謀劃,加強領導、協作配合”的具體要求,結合新形勢、新變化和新要求,高點定位,科學謀劃先行區的發展定位和總體布局,確定了“1+4+16+N”規劃體系。
其中,以“起步區建設總體方案”的“1”為統領,作為起步區發展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以“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含空間戰略研究)、生態保護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作為“4”大支撐,深化落實先行區建設總體方案要求!16”即16項專項規劃,包含節水型城市、藍綠空間、產業發展、市政設施、城鄉融合等各個專業領域。目前,起步區建設總體方案已報國務院研究審批。
目前,在上級大力支持和省市一體化專班及市直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1+4+16+N”規劃體系正在不斷細化完善,陸續形成規劃成果,力爭將起步區規劃成為鑲嵌在黃河流域的最具現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三遂一橋開工建設 攜河北跨繼續提速
要實現攜河北跨,就要把黃河天塹成為“城中河”。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擁河發展,促進產城河共興共榮。
目前在建的“三橋一隧”(分別為齊魯黃河大橋、鳳凰黃河大橋、濟樂高速南延及濟南黃河隧道)中,濟樂高速南延已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全線通車,“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西線已具備盾構機接收條件。按照施工計劃,濟南黃河隧道工程將于今年10月建成通車,屆時最快4分多鐘就能“穿黃”。齊魯大橋、鳳凰大橋今年也將達到通車條件。與此同時,濟濼穿黃隧道北延、黃崗路穿黃隧道、航天大橋穿黃隧道、濟南黃河大橋新橋開工,持續加密跨河通道。新建橋隧配建軌道交通,市民無論是開車還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能實現兩岸快速通達。
啟動十大行動 高標準建設現代新城
伴隨藍圖繪就、拆遷推進、橋隧連通,黃河北岸主城區的建設也將駛入快車道。按照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對起步區建設提出了“三個最”的要求,先行區將“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推進起步區高水平建設,助力崛起北部,全力建設未來希望之城。
2021年,先行區將結合國省道調線,啟動G220與原S101改擴建、縱二路和G104優化升級等十大行動,形成道路聯通成網,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導入節水、綠色、智慧理念,超前布局新基建,全面拉開北岸主城建設發展框架。在建設物理城市同時,依托CIM+BIM平臺,即打造虛擬城市與物理城市共同生長的“孿生城市”,為建設現代智慧城市夯實基礎。同步加快布局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設施,實現城市運營的智能升級,提升未來城市創新創造的承載力。
加快釋放項目紅利 著力導入高端產業
起步區的全面崛起,不僅需要建設一座現代智慧新城,還要在新城中培育一批高端產業,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1年,先行區將加快現有重點園區建設,完善園區配套,確保園區快建設、早運營、多受益。其中,綠地國際會展中心,上半年全面啟動會議中心、酒店中心建設,年內會展中心一期投入使用,承辦首屆國際機床展。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年內三大院所主體建筑全面交付,20兆瓦燃氣輪機項目6月底前試車,打造國內首個非軍用輕型燃氣輪機試驗示范中心,首臺空天動力實驗臺、高能所加速器完成安裝調試。
同時,啟動大橋組團的高端商務啟動區建設,年內完成“四縱四橫”13公里園區道路,開工建設中電建市政、山東船員評估中心等總部項目,打造以總部辦公為主的黃河北岸商務地標。繼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結合城市建設契機,大力培育“新城建”全產業鏈,推動智能制造、數字經濟、高端會展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瞄準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等前沿產業,打造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升級公共服務設施“城河共榮、人水和諧”格局破題起勢
起步區的建設,承載著兩岸人民的夢想和期望,為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下一步,先行區將把公共服務設施升級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推進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北院區和區級養老服務中心,盡快開工黃河體育中心,重點導入優質教育資源,讓起步區群眾切身感受到未來新城的品質。同時,結合階段性特征,推出一系列民生實事清單,如對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年底前培訓各類人員5000人次;針對引入外來人才需求,積極推進先行區租賃住房建設,2021年內開工建設2500套租賃住房。
與此同時,結合深入落實黃河戰略,加快建設黃河生態風貌帶,開工黃河公園二期,規劃建設生態濕地、城市公園、社區綠地,打造宜居生態空間,創建節水典范城市,營造“城河共榮、人水和諧”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先行區將始終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加快建設黃河北岸主城區,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做出先行貢獻。
1月12日,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今年,濟南市政府將為市民再辦22件實事。記者了解到,今年要為民所辦的實事包括推行10項交管便民服務新舉措、高標準開工49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小學午間配餐10[詳細]
今天下午,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與出席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的經濟界別組委員一起,圍繞“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經濟中心建設”專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討論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濟南市政協主席雷[詳細]
1月12日下午,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來到濟南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濟陽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詳細]
13日下午,濟南市委副書記邊祥慧先后來到濟南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商河代表團和濟南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工商聯、特邀界別組,與代表委員們一起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詳細]
1月13日,濟南市人大代表、中國秧歌古村發起人、商河大酒店總經理李傳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他提出了關于打造鼓子秧歌為核心的文創孵化產業園的建議。[詳細]
1月12日上午開幕的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在向大會作報告時,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對起步區“十四五”和今年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當前,先行區將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建設發展,助力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