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謝瑋 濟南報道
2020年,濟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40.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6、1.3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1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61.66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3530.67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6248.58億元,增長3.7%。三次產業結構占比為3.6:34.8:61.6。分季度看,GDP在一季度出現較大降幅后,快速實現“V”型反轉,一季度實現2027億元,下降4.4%;二季度實現2502.66億元,增長5.1%;三季度實現2718.74億元,增長7.1%;四季度實現2892.51億元,增長8.8%,高于全國2.3個百分點,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正常水平。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4%,居全省第3位。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規模以上企業(“四上”企業)總數首次歷史性突破10000家,與GDP匹配支撐較好。
工業保持強勢引領,發展質效進一步提高
2020年,濟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9.4、7.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占GDP比重23.3%,向上拉動GDP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44.2%,充分起到了“定盤星”“壓艙石”“領頭羊”的支撐作用,也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拉動力量。
工業是最快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的行業,41個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56.1%,總量合計占全市71.1%,增長面與占比持續穩定擴張,并在四季度達到全年高點。
新動能加快成長,裝備制造業貢獻突出,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等重點行業指標大幅度領跑全省。裝備制造業合計實現增加值增長24.3%,高于全省11.7個百分點;高端產品服務器產量超過140萬臺,增長35.2%,光纜、工業機器人、高溫合金分別增長50.1%、24.6%、13.4%。工業用電量累計增長6.1%,居全省第1位。
企業效益明顯提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622.3億元,增長13.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3.7、12.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80.7億元,增長37.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4.8、24.1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3個月增速高于30%。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回升,工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速
2020年,濟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達到全年最高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1、0.4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2%,扭轉了去年同期深度下滑局面;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7.3%,高于全省19.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27.9%、19.9%,分別高于全省19.8、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4%。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完成情況較好,增長13.5%,高于全省10.4個百分點,向上拉動全市投資2.8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投資進度加快,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74.4%、66.6%、48.6%、30.2%。
金融財政支撐穩定,社會民生保持平穩
2020年,濟南金融業支撐力度加大,穩金融一系列政策取得良好效果,金融業增勢較好,全年一直是GDP的穩定支撐因素,占GDP比重達到9.6%,向上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15.8%。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萬億元大關,年末存款余額21064.98億元,總量居全省第1位,增長13%,與全省持平,高于全國2.8個百分點;貸款余額20720.2億元,增長10.4%。外貿好于預期,進出口總額1382.7億元,增長2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1.1、15.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55億元,增長17.2%;進口627.6億元,增長30.7%。財政逆勢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6.1億元,增長3.6%,高于全省3.1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8.8億元,增長7.6%,其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較上年增長20%。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可控,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2.4%,較前三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分別低于全國、全省0.1、0.4個百分點,12月當月下降0.7%。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329元,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2元,增長5%。
建筑業和房地產業逐季向好,支撐穩定作用明顯增強
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在上半年受到疫情較大沖擊后,下半年加速復蘇,逐季向好,對GDP支撐穩定作用明顯增強。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8.3%,較前三季度回升5.1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1335.7萬平方米,增幅由一季度的下降46.8%回升至7.2%,高于全省2.9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占GDP比重7.9%,向上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8.8%。建筑業總產值3748.1億元,增幅由一季度的增長0.8%回升至6.7%,高于全省1.9個百分點。建筑業占GDP比重11.7%,向上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8.1%。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需求結構優化升級
批零住餐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最大,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日漸穩定與持續向好,消費回暖不斷加快。
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增長9.9%,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增長2.6%,均由一季度兩位數深度降幅順利實現回正;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下降26%,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下降19.8%,降幅大幅收窄。
升級類商品加速回升,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6.4%,高于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27.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7.4%,拉動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2.2個百分點。
線上消費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136.8億元,增長19.2%,拉動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1.5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69.1億元,增長1.1%,實現由負轉正,分別高于全國、全省5、1.1個百分點。
服務業逐步向好,新興行業增勢良好
規模以上服務業(1-11月)實現營業收入2073.8億元,下降4.3%,但降幅較前三季度(1-8月)、上半年(1-5月)分別收窄4.6、10.6個百分點,呈現穩步回升態勢。
行業基本面不斷改善,32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50%,多數行業增速回升,行業向好面達到68.8%,高于全省6.3個百分點。龍頭行業帶動作用增強,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郵政業、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專業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71.6%、37.2%、30.6%和22.6%,分別高于全省27.3、17、16.2和10.1個百分點。
1月26日,泉城連續三天出現大霧天氣,早上8點半在西客站片區,高度只有百米的平流霧貼著地面,在空中隨著風在高樓間飄飛,一座座高樓底部“插入”云霧中,頂部如同一座座孤島。[詳細]
近日,群泉匯流的護城河黑虎泉群段再現“云霧潤蒸”勝景。在寒冬時節,泉水遇冷凝結成水汽,仿佛云霧一般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云霧潤蒸”景觀,讓人流連忘返。[詳細]
近日,在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拆除了鋼結構保護層“金鐘罩”外衣的省級文保文物“老水塔”重新亮相。“老水塔”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高約30米,90年代時“老水塔”毀于一場大火,后在原址“修舊如舊”重新建造了一座。[詳細]
今天下午,濟南公交集團召開表彰會,授予遇到危險、挺身而出的K73路駕駛員侯光帥、趙朕元、李秀娟、劉娟和BRT-9路駕駛員張波集體二等功,獎勵1萬元。會上,大家共同觀看了5位駕駛員在事故中滅火的監控視頻,K73路駕駛員趙朕元、BRT-9號線駕駛員張波講述了事情經過。[詳細]
1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濟南疫情防控第31場新聞發布會。濟南市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市民,到店購買退熱、止咳類藥品務必按照要求做好登記,主動配合做好隨訪,有發熱癥狀盡早到發熱門診就診。[詳細]
該項目集合了高速公路、樞紐立交、黃河大橋、市政道路、軌道交通等,是濟南首屈一指的“超級”交通綜合體工程,概算總投資約78.14億元。黃河濟南段在建新橋中,齊魯大橋主跨跨徑為420米,鳳凰大橋主跨跨徑為428米;建成大橋中,齊河黃河大橋主跨為410米,建邦黃河大橋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