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呂曉孌
濟南老虎山隧道一轎車因追尾事故突然起火,五名公交車駕駛員沖上前——
勇敢的濟南“老師兒”
五名救火的公交車駕駛員侯光帥、劉娟、趙朕元、李秀娟、張波。(從左至右)
視頻掃描二維碼觀看
是人就會害怕,所以有人說,在人類所有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記者在采訪前,不斷回看網上熱傳的那段視頻:隧道中,旁邊還有車在呼嘯而過,一輛路邊停著的小轎車車頭燃著大火,幾人正拿著滅火器在救火,火勢突然加大,火光幾乎將救火人淹沒,他們本能地后退,然后繼續上前……
這是1月25日早高峰期間發生在濟南老虎山隧道的一幕。26日上午,記者在濟南公交集團有限公司見到了五名救火的公交車駕駛員,回想起那天早上的經歷,火光、煙霧、爆燃、灼熱、空白……許多個關鍵詞頻繁地出現在他們的講述中。他們說,一幕幕畫面“就像一場電影似的”在腦海里清晰地再現。
讓我們鄭重地介紹一遍他們的名字:K73路駕駛員侯光帥、趙朕元、李秀娟、劉娟,BRT-9路駕駛員張波。這次勇敢的救火行為,讓他們五人從普通的公交車師傅變成了網友口中“勇敢的濟南老師兒”和“救火英雄”,而他們擺擺手,又開車在路上。
敏捷的應急反應
1月25日早上,侯光帥駕駛著“特約車”標識的A02278D公交車,載著同事趙朕元、李秀娟、劉娟三人熟悉即將開通的定制公交路線。周一的早高峰時段,路面比往日更擁堵,天上還飄著點小雨,地面有些潮濕。
8點50分左右,公交車行駛到濟南二環東路老虎山隧道附近,這條隧道長1800米左右,按照侯光帥近一個月來的駕駛經驗,通過這條隧道需要3-5分鐘。但跟往日不同的是,今天隧道口的車都行駛得極為緩慢,一輛輛私家車在隧道外排起了長龍,有些車甚至跑到了公交車專用車道上。
隧道口的車道左側亮起紅色顯示燈,對于公交車駕駛員來說,紅色信號的意思不言而喻。一切反常信息都向駕駛員提示著,前方可能發生了交通事故。隨著車漸入隧道,一輛著火的私家車出現在大家視線中,一米多高的火焰直躥到車頂上方,略顯昏暗的隧道里猶如白晝。據了解,8點42分左右,這輛黑色的私家車與前方同向行駛的小轎車發生追尾碰撞,造成車頭起火冒煙。
趙朕元見狀立刻撥打了報警電話,駕駛員侯光帥把公交車停在著火車輛30米開外,兩人一前一后取走車上配備的兩個滅火器,車門打開后馬上跑到現場實施救火……這個片段被事故現場的監控探頭捕捉到了,四名駕駛員行動利索,整個過程沒有一絲猶豫和慌亂。為什么能夠反應如此迅速?四名駕駛員都將其歸功于公司定期組織的消防培訓和應急演練,這鍛造出了他們在這場意外事故前敏捷的應急反應。
但現實和演練有所不同,陣陣襲來的熱浪,火焰帶來的強烈炙烤感,是演練中的小火桶模擬不了的;侯光帥和趙朕元沖在最前頭,但他們身上的武器,也不過是公交車上統一配備的兩個5公斤滅火器,噴射時間僅能維持30多秒。
拿著滅火器對準火源,只聽到“嘭”的一聲,火勢爆燃而起,火焰升至兩米多高,兩人的身形幾乎被火海吞沒。侯光帥和趙朕元下意識地后退到一米開外的地方,觀察到沒有異常情況后,又繼續投入到救火中。
兩個小小的滅火器,在龐大的火勢面前終歸略顯單薄,就在滅火器里的干粉快要耗盡的時候,李秀娟和劉娟突然想起了隧道內墻上安置的應急滅火器。按規定,隧道內右側墻壁每隔50米設置一個消防設備箱,此時正好派上了用場。李秀娟和劉娟前前后后從隧道消防設備箱中取出四個應急滅火器,在補給到位后,他們又開啟了第二輪滅火。四人集中在車頭右側,全力壓制肆虐的火焰,火勢開始有所減弱。正在此時,另一名身著同樣制服的駕駛員繞行到車頭左側,加入了他們的“戰斗”。
“看著旁邊車,注意安全”
這是事件的另一名主人公,BRT-9號線的駕駛員張波,成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還不滿三年。
當張波載著車上的四五十名乘客行駛到老虎山隧道時,一股刺鼻的燒焦味透過口罩直逼嗅覺神經。當時公交車已經行駛到隧道中段,距離事故現場只有二三百米。濃煙有些遮蔽視線,張波先安撫好乘客,“大家稍等一下,前邊應該是私家車著火了,耐心等一下,我下去看看情況。”說完就提著滅火器沖了出去。
趕到著火車輛附近時,張波發現了另一輛停靠的公交車,現場已有四名同事在車右側救火。他便繞到車輛左側,與侯光帥等人兩側夾擊消滅火源。四名同事提醒他,“看著旁邊車,注意安全!”幾名路過的私家車主看到之后也拿著滅火器趕來幫忙,還有不少人來幫忙疏散交通,在大家伙兒的努力下,火勢終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隧道環境相對封閉,濃煙久久揮散不去,如果停留時間過長,很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傷害,張波想到了車上的乘客,他急忙返回車上。在張波的指引下,四五十名乘客,沿著隧道最內側路肩有序地往出口方向行走。另外,他還要給車隊打電話匯報情況,通過智慧調度平臺,給同方向的車輛發布信息。一切事情都完成后,張波突然發現車上還有兩名老人遲遲沒有行動。
當時,公交車距離隧道出口有七八百米,張波透過車窗試圖從彌散的煙霧中看清車外的情形,許多私家車已經被鎖上車門,道路擁擠不堪。兩位老人行動不方便,要走到出口的確困難重重,他仔細檢查了一下車門的封閉情況后,就陪著兩位老人聊天,并時刻觀察著老人的身體情況,耐心等待消防隊員的到來。
沒過多久,“119”警笛的聲音由遠及近地響起,所有人終于松了一口氣。兩輛消防車,迅速將火勢撲滅;在交警的指揮下,老虎山隧道終于恢復了正常通行。
K73路的駕駛員們把地面上十幾個滅火器空瓶提回車上,跟車隊報備完畢后,他們沒停留多久,就離開了現場,繼續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直到了當天下午、晚上,朋友圈里開始轉發相關的新聞報道,五個人的名字才逐漸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
當“助人”成為一種本能
“爸爸,你上電視了。”張波下班后剛回到家,孩子第一時間就跟他分享了這個喜訊。張波拿出手機,瀏覽著朋友圈里轉發的新聞,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暫無人員傷亡”這六個字上。“我想,最讓人欣慰的就是,著火的私家車車主父子兩個,車上的乘客,我們救火的同事,還有其他的私家車主,都沒有人員受傷,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張波說。
“你真勇敢!”“好樣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們紛紛為他們豎起了點贊的大拇指。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隨著救人視頻在網絡上的傳播和媒體的相關報道,他們五個人變成了大家口中的“救火英雄”。“一夜成名”之后,五名駕駛員的態度卻都出奇地淡定,“其實類似這樣的事,在我們同事中也挺常見的,我們只是做了很普通的一件小事。”
如果要用語言去形容公交車駕駛員的工作狀態,沒有什么比“在路上”這三個字更能道盡的了。五名駕駛員中駕齡最長的是李秀娟,有14年之久,所有人的駕齡相加,超過了30年。每個人每天在自己固定的線路上要跑四圈,一天“在路上”的時間長達八九個小時。
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經過的地方都是一樣的,但前方會遇到什么,這些都沒辦法預料。“做好面對一切意外狀況的準備”是每個公交車駕駛員的必修課。趙朕元今年30歲,已經有6年的駕齡,這6年間,他碰到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意外。前不久,在駕駛K73路公交車的過程中,他就碰到了一場摩托車車禍事故,摩托車車主被壓在車下不能動彈,趙朕元上前幫忙把車主扶了起來。“碰到這樣的事,總是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畢竟助人也是助己。”趙朕元說。
一天之中,面對更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小狀況。有老人拎不動東西,馬上幫著提到座位邊上;有乘客忘記戴口罩,就準備一些備用的口罩;乘客丟了東西,也會盡自己所能幫著找找……駕駛員的工作間隙填滿了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助人”已經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變成了日常的一種習慣,甚至成為危急時刻的一種本能反應。
路遇私家車著火這種事,五名駕駛員都是頭一回碰到。光憑兩個滅火器就敢沖上前?萬一發生爆炸怎么辦?……沖上去的時候,腦子是一片空白的,這些顧慮也沒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痕跡。一切行動都源于一個念頭——救火。“可能這就是本能反應吧。”侯光帥說。事后,他們在網上看到了那段現場的監控視頻,一絲后怕涌上心頭。
一次驚奇的歷險,一場奮不顧身的見義勇為,還是一種日常經驗的本能復現?不管用什么言語來形容這段經歷,好像都不太準確。唯一確定的是,從打開車門、坐回駕駛位上那刻起,侯光帥、趙朕元、李秀娟、劉娟、張波五人“在路上”的故事又將繼續書寫。
責編:王樂雙
1月29日,濟南市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在濟南召開,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針對當前疫情形勢,濟南市教育局將全面強化校園管控,引導廣大師生和家長非必要不出市,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疫情重點地區,不參加大型聚會活動。[詳細]
1月29日,濟南市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在濟南召開,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為廣大市民能過一個祥和、歡樂、平安的春節,濟南市衛健委建議市民春節期間減少人員聚集,盡量不去人員密集場所,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同時強化報告和主動檢測意識。[詳細]
1月29日,濟南市疫情防控系列發布會在濟南召開,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濟南返鄉人員本人、親屬或單位于抵達目的地前3天需向所在村(居)委會申報個人信息、抵達時間、交通工具和健康狀況等信息;在出發前7日內在出發地有資質的核酸檢測機構進行核酸檢測,憑7天內核酸檢測[詳細]
讓我們鄭重地介紹一遍他們的名字:K73路駕駛員侯光帥、趙朕元、李秀娟、劉娟,BRT-9路駕駛員張波。當張波載著車上的四五十名乘客行駛到老虎山隧道時,一股刺鼻的燒焦味透過口罩直逼嗅覺神經。[詳細]
1月29日上午,“就地過年,青春力量”2021省暨濟南市溫暖新春行動舉行,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劉少華、共青團濟南市委書記黃曉廣來到濟南益壽路快遞集中投遞點,為一線快遞小哥送去洗手液、口罩、手套、護膝等防疫防寒物品,送去新春問候。[詳細]
春節將至,人員流動性加大,疫情防控不可掉以輕心。1月27日,共青團濟南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發布濟南市防疫應急儲備志愿者招募令,得到市民群眾及各大媒體廣泛關注,截至今日15時,已有2362名熱血青年加入到防疫青年志愿者儲備大軍,隨時準備著為守護泉城貢獻青春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