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董歡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道
2月4日上午,濟南市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記者獲悉,目前,濟南市全覆蓋、一體化的醫療待遇保障機制更加健全。
大病預防精準到位。2019年,濟南市在全國首創將癌癥早診早治納入醫保支付,選取了省內癌癥發病數位于前列的肺癌、食管癌、胃癌等5種癌癥作為試點,對高危人群通過低劑量螺旋CT、胃鏡、腸鏡等項目開展篩查,目前已診察6700人次,發現胃腸道腺瘤、肺結節等陽性指標1450余人,早期癌癥21人,均得到及時治療,有力推動了癌癥高發人員早篩查、早診治、早康復。
門診常見病待遇進一步優化。制定階梯化、差異化報銷政策,助推分級診療,全市選擇二級以下醫院作為普通門診統籌定點的參保職工,占全部簽約人數的85.1%。社區醫院普通門診報銷比例由70%提高到80%,普通門診診療項目報銷范圍由534項擴大到1800余項,降低腫瘤放療、高精度CT等102個診療項目的個人自付比例,全市81萬余人享受待遇,減輕個人負擔3.8億元。
重大疾病患者負擔明顯減輕。開創性實施了職工大病“二次報銷”政策,對一個醫療年度內個人累計負擔過重的參保人,由統籌基金給予二次支付。2019年,濟南市將職工醫保大病“二次”報銷比例提高20個百分點,最高達到90%,起付標準由1.2萬元降至1萬元,取消最高報銷限額。政策施行一年來,為群眾減輕負擔4.3億元。
慢病管理方式不斷創新。針對慢病醫保服務周期長、涉及人群廣、群眾訴求差異性較大的實際,濟南市跳出傳統醫保服務思路,推動慢病管理數字化、智能化。線下,在部分管理水平高、門診慢性病患者集中的定點公立醫院,開設慢病管理專區,解決群眾多窗口跑路、長時間排隊等問題。線上,為患者提供慢病續方、醫保結算、藥事服務、送藥上門、健康管理等“一站式”診療服務,逐步實現從線下就診到線上復診的分流。目前已在千佛山醫院、省中醫、市中心等醫療機構開展試點。
失能半失能家庭照護負擔進一步減輕。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失能職工承擔90%的護理費用。針對不同失能群體,設置“專護”“院護”“家護”三種護理模式,把“鼻飼、壓瘡換藥、沐浴、失禁護理”等48項服務項目納入支付范圍。截至目前,累計為1.9萬余名失能、半失能參保人報銷費用3.15億元。據濟南市統計,全市800余名重癥失能患者轉入護理院享受專護待遇后,每天平均治療費用由1260元下降到220元,降幅達82.5%。
醫保扶貧成效明顯。“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始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建立完善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體系。貧困人口參保實現100%全覆蓋,大病報銷起付線由1.4萬元降低至5000元,取消了封頂線,報銷比例最高達到了85%,使用大病保險特藥不設起付線,實行醫療再救助政策。2016年以來,累計為9.6萬人次貧困人員“一站式”報銷各項醫療費用7.6億元,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95%以上,貧困人口就醫負擔全面減輕。
各地紛紛響應號召,陸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企事業單位安排職工彈性休假、就地過年。王長軍所說的物資,是前一天中建五局山東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童孝義前往項目時發放的,大年初一公司領導還會前往工地發放慰問物資。[詳細]
2月3日,東湖水廠正式并網運行,其日供水規模20萬立方米,郭店、唐冶、孫村和二河四個片區以及臨空經濟區100萬人受益。今年,濟南市還將開工建設大橋水廠、臨空水廠,規劃建設太平水庫,北部保障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供水。[詳細]
今天,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促進知識產權資本化運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自2月1日起,2020年度濟南市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項目扶持資金申報工作啟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享受到貸款貼息、評估費補助、擔保費補助、保險費補助等政策紅利。[詳細]
” 2月4日下午,在濟南2046青年旅舍,已經在濟南打工一個多月的80后黑龍江綏化小伙陳偉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陳偉說, 來濟南打工的項目大約能掙一兩萬工資,但是項目剛結束,錢暫時還沒結算,所以留在濟南的他身上也沒多少錢。[詳細]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波防控措施對春節期間樓市影響不大,“畢竟春節濟南市場一般是淡季,大家也不會加班賣房”。合富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許傳明表示,濟南市場春節期間一向是淡季,所以加強防控措施對本地樓市影響不是太大。[詳細]
2月4日上午,濟南先行區召開2021年工作動員部署大會。記者了解到,今年先行區將加快已開工46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實現首批拆遷居民回遷。加快建設山大二院北院區、區級養老服務中心,新建續建中小學、幼兒園12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