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濟南高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丙陽 通訊員 郭曉飛 田珊 濟南報道
3月9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5版整版刊發了報道濟南高新區文章“濟南高新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全文如下:
漢峪金谷
山東互聯網醫保大健康平臺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創平臺
浪潮集團智能工廠示范區
中德合作區
臨工重機生產線
創新谷孵化器
濟南高新區持續優生態、匯要素、抓招引、強創新,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積極開展“補鏈強鏈”行動、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融通發展。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落地開花,轉換成澎湃的產業動能,使濟南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高,實力更強,底氣更足。站在建區3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濟南高新區將向著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宏偉藍圖,眾志成城、揚帆遠航。
山東省重點項目大數據產業基地二期開工,“中國算谷”科技園開工,扁鵲智慧中藥房項目一面世便引來巨大關注,扁鵲健康小鎮等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規劃建設……
新年伊始,一聲聲春雷奏響濟南高新區沖鋒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號角。
支柱產業“枝繁葉茂”
2021年2月26日,在濟南高新區中心區與“齊魯科創大走廊”交匯地帶,伴隨著隆隆機械聲,山東省重點項目大數據產業基地二期正式開工。
與之相毗鄰的是備受矚目的“中國算谷”科技園工地。未來,這里將聚焦算力、算法,突出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為科創產業發展提供持久的超級算力支撐。
與此同時,與之相距20公里的濟南高新區東區,中國算谷配套產業園工地早已熱火朝天。今年5月,這里將具備使用條件,引進一批國內領先的數字產業、先進計算產業企業落地。
此外,與“中國算谷”共同位于“齊魯科創大走廊”上的扁鵲智慧中藥房項目,2020年一亮相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該藥房采用國內最先進的無人化煎煮設備,全流程可溯源、監管,送藥到家,讓“喝中藥麻煩”成為歷史。在濟南高新區,總建筑面積約90萬平方米的扁鵲健康小鎮正在規劃建設,除智慧中藥房外,還規劃有名老中醫數字化傳承與中醫文化展示交流區、生態康養產業區。
另外,濟南高新區智能裝備產業園也傳來喜訊,園區企業邦德激光2020年外貿出口訂單暴增,與全球400家客戶達成萬瓦激光切割機的合作。先后在全球首發33萬瓦、4萬瓦激光切割機產品。“全球萬瓦”看邦德的口號已在業內流傳。
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是濟南高新區三大產業“支柱”。如何讓主導產業能級更高,實力更強,更好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是濟南高新區一直以來的努力目標。
目前,濟南高新區依托齊魯科創大走廊,聚焦電子信息產業,正在打造中國算谷,做優做精集成電路設計環節,打造山東省集成電路產業高地。聚焦裝備制造產業,正著力推進重汽、吉利新能源整車項目建設,做強“三電系統”配套產業,進一步壯大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聚焦生物醫藥產業,推進山東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醫藥(械)OEM超級工廠、扁鵲健康小鎮等項目建設,使濟南高新區生物醫藥“超級生態”逐漸顯現。
新興產業“勢如破竹”
蒼穹之上,“濟南國科中心號”(天啟11號)物聯網衛星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這是山東省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它由山東中科院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培育企業——濟南天啟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與其母公司聯合研制運營。
這也是濟南高新區在空天信息產業落下的一顆棋子。
“國科中心正在接洽引進一批‘中科系’掌握衛星領域先進技術的企業,同時在低空無人飛行器領域也有布局。在未來3-5年內,計劃在濟南培育從火箭、衛星研制運營,到載核、發射,再到衛星數據應用、科普教育等全產業鏈條。”國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在濟南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內,國科中心的“鄰居”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也在積極布局空天產業,統籌規劃“通—導—遙、空—天—地—海—網一體化”創新布局。
2020年,在濟南高新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研制出國際首個集成化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芯片,制定了量子計算領域首個國家標準,量子通信實現509公里的量子密鑰分發,創造了世界紀錄;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躋身國內獨家、全球僅3家擁有基因編輯核心技術底層專利的企業。
下一步,濟南高新區將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承接2030“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重大專項,加快建設量子通信“齊魯干線”等重點項目,推進超導量子器件平臺、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孵化平臺和國際標準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壯大“量子+”產業集群。
打造人力資本產業高地,利用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暨“人才有價”平臺優勢,探索知識產權抵質押和證券化新路徑,積極構建人力資本服務的濟南模式。
科技創新“源泉奮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來自一流的平臺和人才團隊保障。為此,濟南高新區加速科研院所引進,助力濟南市打造國內頂尖的科創之城。
2020年以來,14家中科院相關研究院所落戶濟南,其中8家花落濟南高新區,“中科系”科研載體加速崛起必將助力濟南高新區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
同時,為助力疫情防控,濟南高新區還布局并啟動了山東省抗病毒藥物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醫用高端軟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此外,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共計27家單位還獲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濟南高新區緊緊把握這一定位,針對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的優勢,定政策、建平臺、優環境,切實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在山東省率先建成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網絡平臺,首批入庫培育企業達430家。加快打造“雙創”孵化載體,中關村領創·濟南、智匯藍海互聯網品牌眾創空間、山東英才學院“創客+”眾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各類在孵企業數量近1600家。全力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疫情期間籌集區財政資金逾1.6億元,向1000余家科技型企業兌付創新創業和研發財政補助獎勵,幫扶企業渡過難關。
截至2020年年底,濟南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200家。
創新驅動帶來的高質量發展成果顯著。2020年,面對疫情,濟南高新區經濟指標實現逆勢上揚,園區生產總值實現1291.5億元,同比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4%,分別領先全國、山東省、濟南市19.6、17.4、10.2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701.3億元,同比增長31.6%;實際使用外資8.6億美元,同比增長4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0.2億元,同比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濟南市平均水平1.5倍以上。
勇立潮頭,奮楫爭先。向著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宏偉藍圖,濟南高新區眾志成城,揚帆遠航。
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達到42%。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301.6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3160.7億元,同比增長12.7%,規模總量占全省比重達54%。[詳細]
2020年,濟南市一個月打通口罩生產全產業鏈條,日產能從6萬只擴大500倍,目前產能達到6000萬只,成為新經濟增長點的同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物資保障。[詳細]
3月9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5版整版刊發了報道濟南高新區文章“濟南高新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全文如下:[詳細]
3月1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波表示, 2021年濟南市將在南部山區建立林長網格化責任體系,全面落實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模式,壓實各級林長管護責任,推動森林資源保護。[詳細]
10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2021年濟南市將嚴格落實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要求,在深入摸底排查基礎上,完成造林8萬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