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趙曉丹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大帥 通訊員 趙浩楠 濟南報道
1992年4月到2021年4月,稅收宣傳月已經走過了30年,來到了“而立之年”。30年,稅收宣傳月由最開始的“稅收與發展”,到“稅收 發展 民生”,再到“稅收惠民辦實事 深化改革開新局”。每一個稅收宣傳月主題都展示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印證了國家經濟的繁榮與進步。30年歲月如歌,隨著科技發展,稅收宣傳也由最開始的拉著橫幅走街串巷,變成如今的見屏如見面,宣傳從“云”上來,越來越接地氣的稅收宣傳活動和方式,讓納稅人和繳費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稅務溫度”。
稅收宣傳融入我國稅收發展
潘明星是中國稅務學會理事、山東省財稅金融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多年來,潘明星一路與稅制改革同行,接受媒體采訪精準地解讀財稅政策,深度剖析著財稅熱點問題;應邀為高等學校、財稅部門做財稅專題報告。在談到稅收宣傳三十年的變化時,他表達了自己深刻感觸。
潘明星講到,稅收宣傳月每一年的主題都結合著國家形勢的變化,以豐富多彩的宣傳方式把稅法宣傳滲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稅收法制的健全、稅收觀念的進步、征納關系的和諧,都有稅收宣傳的功勞。潘明星回憶道:“我參加了1994年的稅收宣傳月,當時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當時找了一些學稅收的學生,排幾張桌子,拉個橫幅,拿著宣傳單給路人宣講稅法及稅收政策,給納稅人答疑,條件比較簡陋,但是學生們都忙得很快樂。”
令潘明星印象深刻的還有2014年、2015年、2016年的稅收宣傳月。應濟南市稅務部門邀請,潘明星先后開設了《中國稅種簡易解析》《稅收法定與稅制改革》《全面營改增解析》的社會公開課,場場爆滿,講課視頻在網上廣為傳播,收到了很好的稅收宣傳效果。
再就是2016年全面營改增期間,帶著公眾對營改增政策的12個問題,采訪潘明星,并以“財稅專家潘明星白話文解讀營改增”為題刊發,僅一公眾號閱讀量就超過62000人次,一時間大家對嶄新的財稅政策有了深入的認識。潘明星笑著說:“我也是財稅政策的宣傳員哦!”
潘明星感慨道,稅收宣傳月的主題,從“稅收與發展”、“稅收與改革”到“依法誠信納稅人 共建小康社會”、“稅收 發展 民生”,再到現在的“減稅費優服務 助復產促發展”、“稅收惠民辦實事,深化改革開新局”,可以說,稅收宣傳、稅收宣傳月主題的設計融入了我國稅收發展的進程,見證者我國稅收現代化的實現。
躬耕財稅領域三十余載的潘明星始終關注著財稅體制的變革和稅宣主題的變化。“我的主要工作歷程基本與稅收宣傳同步,我的稅收教學、研究一定程度上也與稅收宣傳月的主題同頻共振,可以說我是三十年稅收宣傳的同行者和見證者,我為自己能為我國稅收事業做點事情而欣慰。”潘明星說。
服務、科技雙飛躍 宣傳輔導更舒心
濟南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王桂萍,是一位從事財務工作15年的老會計,她從2005年開始與稅務部門打交道,對于稅收宣傳有非常深的感觸。
過去的稅收宣傳政策,主要是通過稅收宣傳月或者稅收政策的相關講座來進行,受時代的限制,大部分人沒有錄音錄像設備,當時沒聽懂的內容只能過后再跑辦稅大廳咨詢或者問自己的同行,既不方便也不準確。
“現在有了納稅人學堂,可以多次觀看學習視頻,有啥不懂的多看幾遍也就明白了,而且微信公眾號也非常方便,政策內容是官方發布的,解釋得清楚又明白。”王桂萍提起這個就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這既依賴于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能夠感受到稅務部門切實為納稅人考慮,聽取納稅人意見,解決納稅人在辦稅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能做到有意見及時改,有問題及時查,更快更好地為納稅人服務。
柴延勇是一名身有殘疾的財務人員,腿腳不便。他感慨又感激地說道:“到現在我也忘不了!2008年,我去歷下區的辦稅大廳,當時的大廳主任張杰了解到我的情況后迅速召開了會議,征得同意后專門為我們這些情況特殊的納稅人開通了綠色通道,幫助我們進行業務辦理,真正解決了我的辦稅難題,讓我非常感動。”后來柴延勇得知張杰擔任奧運火炬手,他不禁豎起大拇指,張杰的宣傳輔導猶如春風拂面,的確與火炬手的稱號實至名歸。
相伴稅收三十年 心中故事說不完
萬事開頭難。王建新是一名1988年參加稅收工作的“老稅務”。王建新工作伊始,被分配到基層稅務所,這既是稅收征管的最前沿,又是稅收宣傳的第一線。特別是1992年,國家對稅收工作提出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適應當前形勢,全國第一個稅收宣傳月應運而生,主題是“稅收與發展”。當時他履職的濟南市歷下區解放路稅務所,負責服務和管理集貿市場和臨商戶。工作點多面廣、征收難度大。恰逢全國第一個稅收宣傳月,是一個難得的宣傳機會。擺好桌椅,放好手冊,專門請來鑼鼓隊助陣,零距離地向過往行人發放宣傳單,耐心細致地講解稅收知識,忙而有序,有條不紊。“當時的納稅意識都比較淡薄,有時為征十幾元稅款,都要耐心細致,反復講解。雖然一天下來很累,但是感覺很充實。”王建新這樣表達當時的感受,而通過每一年的稅收宣傳月堅持進行稅法宣傳,終于贏得了廣大納稅人理解和支持,漸漸筑牢了稅收宣傳的根基。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的稅收宣傳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利用納稅人學堂定期為新辦企業面對面、手把手開展納稅培訓;其次依托魯稅通征納互動平臺,采取網絡課程對老企業進行在線輔導;同時各管理科、所對小微企業成立“精準服務稅宣小分隊”,為企業“量身定制”服務措施,將小微企業減稅降費落到實處,對重點稅源企業組建“專家顧問團”,開展“高精尖”專業服務,為企業發展帶來“及時雨”,使企業更好地享受稅收改革紅利。
“科技興稅,信息便民。”王建新說起現在的辦稅方式很激動:“隨著大數據應用的普及,我們陸續出臺實行了推行‘非接觸式’辦稅,稅務登記、納稅申報辦理網絡化,發票領購全市一體化,注銷流程簡易化,出口退稅當天辦,稅務違章首次免罰等新規定,大大縮短了受理時間,降低了納稅成本,提高了辦稅效率,受到了納稅人的一致好評。”
從過去到現在,一代又一代稅務人踐行著“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的光榮使命。今后,歷下稅務部門將切實落實好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等一系列新動向和新舉措全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著力為納稅人辦實事、辦好事。
1992年4月到2021年4月,稅收宣傳月已經走過了30年,來到了“而立之年”。30年,稅收宣傳月由最開始的“稅收與發展”,到“稅收 發展 民生”,再到“稅收惠民辦實事 深化改革開新局”。每一個稅收宣傳月主題都展示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印證了國家經濟的繁榮與進步。30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