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于琳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吳軍林 張海振 濟南報道
6月7日,記者來到張玉春的服裝修補店時,進門位置已堆滿來自全國大大小小的包裹近上百個。包裹里都是待修補的衣服,有的破了洞,有的因衣服單調想繡上裝飾的圖案。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還有人要補衣服嗎?好多人都這樣想。”張玉春說,從市面上有那么多賣布貼的,就能看出這是很大的需求,不過布貼是廠家批量生產,很多人覺得補上不好看。
“我們的繡補是用跟衣服一樣顏色的線,直接把圖案繡在衣服上,這樣自然也好看,就像衣服本身就有的圖案。”張玉春介紹說,繡補適合比較細的面料,如真絲、歐根紗。還有些衣服像羊毛衫、西裝則適合手工織補,織補完看不出修補的痕跡。
張玉春工作室墻上各色的線有上千種
張玉春向記者演示了如何織補顧客的一件毛衣,縫衣針在她指尖翻飛不到兩分鐘,毛衣上的小洞便已補好,經緯線分明。
張玉春為顧客織補毛衣
張玉春說,很多顧客的衣服面料很好,但不小心掛了小口子,扔了可惜,就會找她修補。
還有人修補的衣服寄托著感情。張玉春記得,有位顧客寄來一件燙了個洞的紅裙子,因為修補按洞的大小收費,而那件衣服款式又很舊,綜合考慮它的價值,不建議修。但顧客說,那是結婚時老公送給她的,而她老公已經去世了,就想修補起來做紀念。“這種類似的情況很多。”張玉春說。
“好多人衣服壞了之后都不知道從哪兒修。”張玉春介紹說,目前,她除了入駐電商平臺,還在短視頻平臺發修補視頻,吸引了很多顧客。夏天淡季,每天能收到幾十件修補衣服的快遞,冬天旺季時每天會有一兩百件。
張玉春從事衣服修補已有近30年。她從16歲開始跟姨媽學手推繡,當時主要給成品衣服繡花。后來,好多人衣服破了不舍得丟,想辦法修補,就找她繡花蓋住。慢慢她發現修補衣服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就開始專職修補衣服,“有些面料不好做,就琢磨、研究,現在各種面料的修補都能做到非常精致。”
在張玉春工作室的隔壁,坐在手推繡繡花機前忙活的幾位都是她的學員。她估算,全國各地找她學修補衣服的學員已經過千。
“大概20多天就能學出來,回去接單沒問題。”張玉春說,對于沒時間來濟南學習的,她也開了網課教學。
張玉春的學員中,70后、80后居多,“這樣創業挺好,投入不大,主要就是買些線,我們學費也不高。”
作為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與遍布濟南老城區的四大泉群,匯成護城河繞城穿行,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潤澤了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也成為泉城濟南的標志和象征。[詳細]
6月7日,2021年夏季高考即將拉開大幕。按照規定,6日下午,考生可提前到考點查看考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山師附中考點外看到,和往年一樣,兩點剛過,該校大門外的行車道已堵得水泄不通,道路兩旁擠滿了等候考生的家長。[詳細]
6月7日,記者來到張玉春的服裝修補店時,進門位置已堆滿來自全國大大小小的包裹近上百個。包裹里都是待修補的衣服,有的破了洞,有的因衣服單調想繡上裝飾的圖案。[詳細]
6月7日上午8點,距離高考第一科開考還有一個小時,濟南順河高架橋下的3個停車場已停放過半。記者注意到,這些車輛后視鏡上統一系有綠絲帶,全部為高考送考車輛。今年中高考期間,濟南靜態交通集團將所屬的16個路外停車場、6條道路停車路段,共6695個停車位免費向送考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