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童童

社區老年人怎么樣中午才能吃上熱乎飯,小區里下了班亂停亂放讓人頭疼,市場門口的消防通道被商販占用咋整?……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操心事,誰來解決,如何解決?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今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意見,要求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如今,濟南市找到了一條基層社會治理的“協商路徑”,即依托各個街道辦的政協委員聯絡工作室,掛牌成立“商量工作室”,政協委員、居民代表、政府部門和專家學者,各方面代表共同坐下來“商量”,通過商量協調各方解決老百姓的訴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基層協商“真商量”解決社會治理“真問題”。
9月25日,在濟南市槐蔭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西市場的東門口,三四米寬的過道很暢通,地上的消防黃線很清晰。記者蹲了有半個小時,未見沿街商鋪“伸舌頭”,更沒有私自擺地攤的。“你要是兩年前來這里看看,那是一個堵啊!擺得到處都是,誰也沒想到經過商量就治理得這么好,保持兩年了!”市民劉女士說。
劉女士所說的“商量”是由濟南市政協創辦的全國首個協商民主創新形式——“商量”,以專題為單元,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職能部門和群眾代表組成商量調研組,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老百姓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和圓桌協商,形成共識,并得到政府部門采納。自2017年11月開展以來,疫情防控、居家養老、城市綠道建設、智慧社區等30多個專題商量,有效轉化為社會治理實效。從2019年開始,市級“商量”向基層延伸,從市級“商量”到“商量在區縣”,逐步延伸到社區。
2020年10月28日,濟南市政協印發《關于建立商量工作室推進“商量”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入融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市推進商量工作室建設,在市政協、各區縣政協和鎮 (街道)政協委員聯絡室以及市政協各界別或界別活動組中建立商量工作室。
“我們要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機銜接。”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表示,市政協探索政協協商同社會治理深入融合的新形式新途徑,打造委員履職的新載體、聯系群眾的新紐帶、團結聯誼的新平臺,要進一步研究、探索實踐協商到基層的工作,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參與基層治理的實際效能。

基層協商是如何與政協協商相融合,通過“商量”轉化為社會治理實效的呢?槐蔭區西市場門口100米消防通道治理為例,街道一級的商量工作室首先組建“3+X”調研團隊,3是三方力量,即轄區政協委員,消防大隊、派出所、執法中隊等相關職能部門代表,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三方力量,X是業戶代表、居民代表等,共20余人組成調研團隊,通過深入現場調研掌握第一手情況,然后采取圓桌會議的形式,組織協商主體共同“商量”,最終達成共識:即由辦事處協調圍擋管理,保證消防通道暢通;由消防大隊按照消防通道設置要求指導辦事處在商戶門前劃定黃線,與商戶約定今后必須在黃線內經營,不得越界;由消防大隊指導辦事處組織小商品市場進行消防演練;由市場監管所、執法中隊和辦事處牽頭組織商戶簽訂“門前三包”協議,并監督商戶嚴格執行。
“商量的現場也一度討論得很激烈,各說各的利益,我們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向老百姓解釋和做工作。”槐蔭區政協委員何林詠說,關鍵是把道理講出來,讓各方都認可。
西市場街道委員聯絡室主任田勝利認為,商量切實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結合議題、調研情況和專業優勢等,將真實情況拿到“商量”平臺上針對問題癥結面對面商量實、商量透。
歷下區東關街道長北社區通過商量解決了老年人午餐問題設立了“長者食堂”,為助力玫瑰產業發展,市政協通過商量平臺得到了政府部門支持,成功增選平陰玫瑰為第二市花,又通過“商量在平陰”解決了引黃河水上翠屏山,改善玫瑰種植環境等,如今玫瑰收購價翻番,真正讓花農得了實惠。
“單方的力量都是有限的,關鍵是形成合力。”長清區政協主席周培成表示,有時候很多事情當事雙方怎么拉怎么說都互不相讓,政協委員出面老百姓就覺得可信可靠,愿意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2017年11月濟南市政協出臺《“商量”工作規程(試行)》,推出了政協工作融入社會治理的思路,即 “更好地把黨政決策和工作部署宣傳下去、把群眾訴求和真知灼見反映上來”,2019年濟南市委辦公廳印發《濟南市開展“商量”的實施辦法(試行)》,提出加強上下聯動,推動“商量”向基層延伸。各區縣建好用好“商量在區縣”平臺,鎮(街道)和村(社區)等應探索利用“商量”平臺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如今,商量已經探索了一條基層協商與政協協商相互融合,并轉化為社會治理實效的有效路徑。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麗 報道)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