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延杰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魏俊怡 濟南報道
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愁東海枯。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
盡管秋雨連綿,但近段時間來,趵突泉景區仍游人如織。自10月7日,趵突泉地下水位突破30米大關,達到30.04米后,繼續抬升,12日趵突泉地下水位抬升至30.13米,再次刷新年度最高水位記錄。“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的盛景讓市民游客深感不虛此行。

事實上,引發市民關注的不僅只有趵突泉水位的海拔高度,還有泉群的實時流量。10月12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跟隨濟南市水文中心工作人員前往趵突泉觀瀾橋監測點進行泉水出水流量監測。
深秋的濟南煙雨朦朧、山清水秀,伴隨著地下水位的不斷升高,近段時間來,久違的“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景觀重現,濟南一眾名泉景觀愈發秀麗。

在趵突泉泉眼西側百米處,觀瀾橋矗立在河邊,這里不僅是觀賞三股泉水的絕佳地點,更是濟南市水文中心所屬城區水文中心設立的泉群監測點之一。
城區水文中心工程師仇東山介紹,目前,城區水文中心主要負責對四大泉群的出水流量進行監測。在趵突泉,從觀瀾橋、趵突泉東、娥英橋三個位置設置了監測點,使用流量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對其進行監測。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準備好測量斷面水流的微型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簡稱微型ADCP)與移動式測流繩等設備,并將微型ADCP通過藍牙連接至手提電腦上,點擊鼠標,便可一鍵測量水流數據。
站在觀瀾橋上,只見工作人員將測流繩固定在為微型ADCP設備上,緩緩將其放入水中,從斷面的一頭開始逐漸移動到另一頭。“測流的關鍵是保證儀器移動的速度要低于水流的速度”,仇東山告訴記者。從15點24分到15點26分,寬6米的流水斷面, 工作人員用時2分鐘才完成測量。“此外,水文中心使用了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超聲波流速儀等高科技設備對各泉群出水斷面進行流量監測,只要用鼠標一點,自動監測系統就能測算出相關數據。”仇東山說。

這邊測量完畢,幾米外的電腦上立刻顯示出數據。數據顯示,12日觀瀾橋斷面水流的流量往返數據分別是1.065m3/s與0.993m3/s,誤差不到5%,屬于“較精準的數據”。

仇東山告訴記者,取兩數據平均值,便是今天觀瀾橋斷面水流的總流量,為1.03m3/s。測得流量數據后,工作人員立即將數字進行上傳與報備。

記者了解到,伴隨近日連續降雨,城區水文中心也加大了泉群流量的監測頻次。“在低水期,我們平均每周測量一次。如今進入高水期,平均2-3天就要實時監測流量,隨時更新數據”,城區水文中心副主任張翔說。“隨著趵突泉水位不斷抬升,各泉群出水量也將隨之增大,未來,我們將持續對泉群出水流量進行監測。”

據張翔介紹,自2010年7月,受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委托,濟南市水文中心使用自動流量監測系統、微型ADCP、超聲波流速儀等設備,對四大泉群進行出水流量監測,并定期向保泉單位提供泉水統計數據。濟南市水文中心密切關注泉水信息,每月定期向濟南市政府及保泉相關單位報送各泉群的水位流量信息,定期編制《濟南市四大泉群動態信息月報》和四大泉群流量統計表,年底報送泉水年度報告,為保障泉水的持續噴涌提供了可靠的水文技術支撐。

初審編輯:尹延杰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