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帥 濟南報道
辦理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業務,過去得分別跑5個地方,現在進一個營業廳就都能辦了。近日,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所屬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獲悉,我市“獲得用水用氣用電”營商環境優化取得新成效,主城區已有3個“水電氣暖信”共享營業廳掛牌試運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
資源共享、業務融合
群眾進一個廳能辦成五件事
為搭建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讓用戶“少跑腿、多辦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聯合市城鄉水務局、濟南能源集團、國網濟南供電公司、濟南水務集團開展“水電氣暖信”業務融合試點工作,推動多企業業務協作辦理,建設共享營業廳便是其中之一。

“此次整合主要針對主城區濟南能源集團所屬山東濟華燃氣、濟南港華燃氣、濟南熱力集團以及國網濟南供電公司、濟南水務集團等企業資源,通過聯合濟南移動公司等相關通信單位建設共享營業廳,開展‘水電氣暖信’業務融合試點,并逐步在全市推廣。”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共享營業廳突破了原有公用事業服務網點功能單一、覆蓋面小、創建成本高等問題,通過推動多企業業務辦理協作、數字資源整合等工作,提升企業為民服務效能,打造便民、快捷、高效的服務模式。“目前,濟南能源集團中心城區的19個燃氣、供熱營業廳已全部實現燃氣供熱業務‘一窗通辦’。國網濟南供電公司中心營業廳實現‘水氣電’業務辦理,濟南移動公司辛莊營業廳可聯合辦理‘燃氣通訊’業務。濟南能源集團二環南路(山東濟華)、歷山路(濟南港華)和濟南水務集團七里河路3個客戶服務中心已實現‘水電氣暖信’五類業務的共享,這意味著市民需要同時辦理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業務時,在上述營業廳一個大廳就能完成全部手續。”
“點餐”服務、“一窗受理”
二手房過戶水電氣熱可協同辦理
共享營業廳的建設運行,是我市公用事業行業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服務模式結出的豐碩成果之一。除此之外,“一窗受理”、“點餐式”服務、“家門口的便利店”等模式的落地,也拓寬著公用事業為民服務的“快車道”。
“燃氣報裝業務不用去窗口申請,在‘愛山東’APP上就能辦。”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讓用戶少跑腿,他們協調供熱、燃氣企業整合營業廳資源,充實政務服務中心、企業營業廳窗口服務內容,實現了燃氣、供熱業務“一站式”辦理,報裝、維修、過戶、繳費、開具發票等多項業務“一窗受理”。
此外,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還主動協調市大數據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及相關企業,在政務服務網上線“水電氣熱聯辦”功能,用戶除了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時可以選擇協同過戶外,事后也可以隨時“點餐”辦理水電氣熱的協同過戶。
“為方便群眾辦理業務,我們繼續推動數字資源整合。”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隨著資源的不斷整合,市民家門口只要有自助終端,就能辦理水電氣暖等相關業務,真正做到“便利店”式服務。
主動上門、跟蹤服務
新建項目燃氣報裝企業無需跑腿
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它的好與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不用我們自己跑,燃氣管家都幫我們辦了。”“免費測繪不說,還幫我們跑審批手續,真是太貼心了。”說起如今的燃氣服務,項目辦事人員無不豎起大拇指。

讓企業感受政務服務的便捷,也是我市推行燃氣報裝“全流程管家服務”的初心。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項目落地開始,燃氣管家就主動聯系提供上門服務,一對一制定用氣方案、免費為圖紙不全的用戶測繪、替用戶辦理行政審批手續、輔助辦理開戶等,一系列管家式的服務無形中縮短了項目的建設周期和成本。
燃氣報裝服務做“加法”的同時,流程和時限也不斷做著“減法”。據介紹,我市不僅在全省率先取消了新建工程建設項目燃氣報裝申請環節,還將用戶參與的燃氣報裝環節壓減至“用戶申請、通氣使用”2個環節。
“優化后用戶參與的報裝環節辦理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新建工程建設項目報裝環節僅有‘通氣使用’1個,辦理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最大限度壓縮施工時間,我市創新實施“提前招標”,燃氣企業對施工單位及物資材料等實行定期招標,制定施工單位入圍名錄,物資材料實物儲備,變“用戶等招標”為“招標等用戶”,確保施工隊伍和材料實時到位。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及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將繼續立足公用事業發展職責,聯手各相關公用企業進一步以用戶為核心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用戶獲得感、滿意度,提高服務意識,強化服務保障,為企業、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保障服務,擦亮我市“在泉城·全辦成”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為認真貫徹落實《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營造市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濟南高新區積極探索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新方式,在大山坡公園通過城市景觀雕塑的形式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增加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度和認同度。[詳細]
10月26日,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因病去世,終年88歲。盧泰愚于1988年2月至1993年2月任韓國總統,其任內通過“北方外交”政策,使韓國與前蘇聯、中國、東歐國家等建交。卸任總統后,盧泰愚因涉嫌參與軍事政變、籌集秘密資金等罪名于1997年4月被韓國大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7年,[詳細]
10月27日,黃河濼口站水流量回落至1990立方米每秒,中午12時濼口浮橋恢復通車。濟南轄區17座浮橋已接通16座(魚姜、眾鑫、眾川恒信、黃金、燕李、顧婁、齊長馬頭、友誼、平安、濟北、東郊、東城、胡家岸、濟章、濟鄒、濼口),已架接未通車1座(東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