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正確看待和使用“不粘人”干部》的文章在網上流傳開來。文章說,“不粘人”的干部對領導不搞“貼靠”、不去“巴結”,平日里多半埋頭干事、不會“來事”。“不粘人”是一種性格,更是一種品格。“不粘人”的干部追求的是實干實績的價值目標,崇尚的是獨立自主的人格風范,奉行的是高潔清爽的思想作風,實屬難能可貴、難得可嘉,理應得到正確看待和合理的使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黨風政風為之煥然一新,埋頭干事“不粘人”的干部變得越來越多。然而,現實生活中仍有一些干部奉行庸俗的人際關系學,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琢磨事上,而是用在琢磨人上,平時想盡千方百計拉關系,企圖通過“找找人”得到提拔重用。近年來,“結交‘政治騙子’”的措辭之所以屢屢出現在紀檢監察機關關于落馬官員違紀違法通報之中,就是因為這些官員官迷心竅,憑著不正當手段運作自己的升遷事宜,由此給擅長“忽悠人”的政治騙子們提供了可乘之機。某位上當受騙的官員在紀檢監察機關拍攝的警示教育片中懺悔:“關鍵是我自己,思想變了,立場喪失了。然后就想靠著權貴,為權貴服務,為自己謀求升遷。” 由此可見,“找找人”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靠找人上位說到底是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出了問題,官迷心竅很容易被政治騙子們忽悠得逞,一旦東窗事發,最終找來的是被黨紀國法嚴厲懲治的沉重代價。
當前,地方領導班子正在陸續進行換屆。為保證換屆工作順利開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環境,中央有關部門下發通知明確了“十條禁令”,嚴查拉票賄選、跑官要官、說情打招呼等“找找人”的非組織活動。殷鑒不遠,來者可追。遼寧拉票賄選案的沉痛教訓,警示越到換屆之際越要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領導干部一定要引以為鑒,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的進退留轉,切不可有“找找人”的非分之想。換屆之際,正是組織上考驗干部的重要時間節點。是心無旁騖、埋頭干事“不粘人”,還是一門心思、找人上位,反映了一個干部思想境界和黨性覺悟的高低。面對組織的考驗,領導干部頭腦務必要十分清醒,慎重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中國人重視人情世故,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決不能把黨內關系變為利益關系,把同志關系變成幫派關系。為了仕途進步“找找人”,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不良政治文化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圈子文化”不除,吏治難以清明。只有嚴管嚴治,才能使“忽悠人”的沒了咒念,“想找人”的斷了念想,“不粘人”的充滿希望。尤其是現在正值領導班子換屆的關鍵時期,更要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以先進的政治文化破除腐朽政治文化的影響。紀檢、組織部門要切實加強換屆風氣監督,對搞拉票賄選、跑官要官、說情打招呼等“找找人”非組織活動的一律“秒殺”,以嚴明的紀律確保換屆風清氣正。(作者系濟南市紀委監委 紀軒)
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