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苑文颯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道
立冬初雪過后,省城濟南連續多日晴空萬里,空氣質量優良。夜幕降臨,站在黃河岸邊制高點四周環望,南岸主城區一城燈火璀璨,北岸起步區大量工地挑燈夜戰近在眼前。這些工地上的燈光,如同新征程的航標,照亮起步之路。
安置區的燈光,亮出新家園的溫馨
夜幕下的起步區大橋街道焦集村東南方向,十幾棟高樓整齊地矗立在筆直的市政干道旁,正在后期施工作業的燈光透過窗戶,儼然有了城市社區的模樣。在不久的將來,回遷居民陸續入住,這里將成為起步區第一處回遷安置社區。
目前,起步區已經啟動11個安置區、約547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44億元。其中,約60萬平方米正在進行裝飾裝修施工;369萬平方米正在進行基礎和主體施工;63萬平方米正在進行方案和施工圖設計,預計近期進場施工。大橋安置西區一期16棟樓計劃春節前啟動回遷。
黃河大道的燈光,照亮新城北起的長廊
連接大橋和崔寨組團的黃河大道上燈火通明,從高空俯瞰,一條燈火長龍與黃河并排在起步區夜空之下。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僅所在標段項目的混凝土用量達到近22萬余方,一個‘節段’開始澆筑施工后就要連續澆筑完成,中間不能有空檔時間。作業面大的‘節段’需要連續澆筑36個小時,小的‘節段’也需要24小時的澆筑時間。”
為快速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項目挑燈夜戰,夜晚燈火通明,混凝土運輸車往來如織。高峰期間,有近120輛混凝土運輸車往返工地與攪拌站之間,最多的單輛運輸車單日往返15次,16臺泵車晝夜施工。隨著工程推進,黃河大道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段將在元旦前率先完工,預計明年6月底,104國道到青銀高速全線貫通,屆時一條融交通軸、發展軸、景觀軸于一體的黃河北“經十路”將成為展示起步區開局起步新氣象的新名片。
產業園區的燈光,閃耀科技成果的光芒
在黃河大道一期北端的西側,黑夜里的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中,濟南工熱所等院所晝夜試驗的燈光和周圍施工的燈光共同點亮這個正在從建設轉入運營的重點產業園區。
中科新經濟科創園規劃占地約1100畝,總建筑面積約9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95億元。已開工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約53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2億元。園區現已落地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濟南泛在智能計算研究院和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三大院所,以及徐建中院士工作站。
其中,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及4號實驗臺已經投入使用,國內首臺20兆瓦燃氣輪機成功點火。20兆瓦燃氣輪機預計年底交付后形成銷售額4000萬元以上,邁出園區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第一步。
當前,濟南先行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先行鐵軍”的使命擔當,在中科新經濟科創園項目建設現場采取增加施工人員、夜間加班、提前定制施工材料設備、每日進度銷號制等方法舉措,出動工人近3000人,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吊車、升降車等各類機械設備80余臺套,全力以赴確保完成任務節點。
鳳凰大橋的燈光,點亮跨河百年的夢想
矗立在黃河干流上的濟南黃河鳳凰大橋,正在進行通車前最后的調試,和橋梁一起規劃建設的夜景照明系統也已經打開。流經濟南166年的黃河,第一次被跨河大橋照亮夜空。
濟南黃河鳳凰大橋南接省城東部主干道鳳凰路,北接起步區黃河大道,全長6683米,總投資63.27億元。項目按照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主橋為三塔自錨式懸索橋,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建成之后將成為濟南黃河上最具觀賞性的跨河通道,也是濟南邁入黃河時代的泉城新名片。
伴隨三橋一隧的陸續通車和三隧一橋的加快實施,黃河不再成為阻礙市區發展的天塹。自2017年起,濟南市利用8年時間,將在黃河上新增13座跨河通道,刷新濟南跨黃通道建設速度。屆時,城區范圍內跨黃通道平均間距達到3公里,在所有沿黃城市中位居首位。
都市陽臺的燈光,透著開局起步的新氣象
在都市陽臺片區,今年5月份啟用的市民中心燈火透亮,這里是提供行政審批等服務的為民辦事窗口,也是起步區奮力開拓新征程的戰場。
自8月19日,起步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正式掛牌運行以來,各項工作進入了實質性推進的新階段。當前,“1+4+16+N”規劃體系不斷優化,未來新城的發展空間不斷整合拓展,交通設置、公共配套設置布局不斷完善,高端產業加快集聚,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8家,累計簽約項目97個,總投資2945億元,一幅未來新城的藍圖正徐徐展現。
初審編輯:苑文颯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