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呂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子驕 張海振 濟南報道
盲人孩子拿起畫筆,把五顏六色潑灑在紙上。隨后,伴隨著舞曲的浪漫旋律,舞者與片片“雪花”相依,在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里,把色彩揮灑于天地……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隨著《冬殘奧圓舞曲》的收尾,“生命綻放”這一開幕式主題,也最終達到了高潮。在參加節目的90名舞者中,有50位是聽障人士,她們用無聲的交響,延續著“中國式浪漫”,也展現著自強不息、突破自我的美麗瞬間。
演出結束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專訪了來自山東省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者和領隊老師,目前他們正在北京封閉訓練閉幕式節目,等到閉幕式結束后再返回山東。與以往交流不同的是,每當記者提出一個問題,都需要領隊老師用手語翻譯,接著再由聽障舞者回答。即便過程有些“曲折”,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她們內心的那份激動與陽光。
訓練日常 受訪者供圖
演出前三天才敲定最終版音樂和動作
“世界上沒有任何兩片雪花完全一樣。”
那是因為,雪花也是有形狀的。舞臺中央,一片由幾十個舞者拼湊成的巨大雪花,只要歪一點點,就格外明顯。況且雪花需要不斷變化,這個時候,記住自己所在的位置,顯得尤為重要。
燈光已經聚焦,上臺之前,山東省殘疾人藝術團老師孫娜已經做好了“萬一有差錯”的心理準備。“一般手語指揮的作用就是在出現不確定因素的時候及時地調整,有一些手勢、動作,就是把他們往正確的動作上引導的。”與此同時,她心里也非常清楚,憑借手勢能挽回差錯的把握有多大。“因為他們聽不到音樂,當趴在凳子上時,也是看不到手語老師的,怎么去感受?只能靠自己反復練,在心里把節奏記住。從我們數一,第一個動作開始,表演者自己心里也已經開始數一了,之后到幾的時候該做什么動作,他們得比我們更清楚。”
訓練日常 受訪者供圖
準備就緒,孫娜作為場地周圍的13朵“雪花”之一,通過手語指揮舞者,共同完成這場舞蹈。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像是過了一個世紀。“很緊張,關注點一直在動作上、節奏上,想指揮好,想把每一個動作做整齊。”她的擔心也不是毫無來由,整個節目動作改了多次,最終敲定是在演出的前三天,這就意味著,大家并沒有充分的時間形成身體的肌肉記憶。“直到2號,音樂都還沒有定下來。跟健全人比起來,聽障人士的接受程度也相對弱一點。”
不能讓自己掉隊,是目標,也是底線
“每一片雪花都是無聲的,但它落在地上都在改變世界。”
當伴隨象征雪花的凳子表演時,舞者姚麗君改變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她靜靜地趴在椅子上,慢慢地抬起頭,雙腿擺正,站起、跪下、旋轉……“對我來說,在椅子上進行舞蹈動作,是最大的困難。椅子晃起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受控制了。”在訓練中,有很多要把椅子推出去再拉回來的動作,從椅子上翻倒、被輪子上的金屬片劃傷、撞到膝蓋,這樣的事很常見。
訓練日常 受訪者供圖
本就是第一次跟椅子合作,又要達到導演組給出的“人椅合一”要求,姚麗君難免有些吃力。“訓練時受傷,肋骨特別疼,晚上睡覺也睡不好。”感到辛苦時,她會給自己加油打氣,“要好好吃飯,維持體力”,也會堅持繼續練習。把動作做好,只是第一關。
在《冬殘奧圓舞曲》表演中,除了像姚麗君一樣的聽障人士,還有40位健全人士,他們是自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如何培養默契是第二道難關。山東省殘疾人藝術團副團長,山東省殘聯宣文部三級調研員李帥毅介紹說,大家在動作完成的質量上、快慢上會有差別,要配合得好,就得靠多練。“基本上都是凌晨4點多結束,前些天北京剛剛下完雪的時候,晚上都是零下7、8℃,真的非常冷,這幫孩子們很辛苦,也很認真。她們的護膝就都磨壞了,兩對鞋子也全都磨壞了。”
來北京之前,李帥毅給大家定了一個目標:不掉隊。“本著一個心態,我們是來學習的,通過這個機會盡可能讓自己成長起來,不能讓自己掉隊,這也是底線。”
在鳥巢排練 受訪者供圖
來自三個系的五個專業,即便是非專業舞者,也要舞出突破
而真正等到演出完的那一刻,孫娜確實是強忍著眼淚下臺的。“是激動、感動,沒有失誤,我們的表演相當好,可以說這一次呈現是最完美的、最漂亮、最精彩的!”不僅是她,所有人都異常興奮,他們擁抱,拍照,給家里打電話。看到這一幕,李帥毅更覺欣慰。“每一個人都是一朵雪花,組合在一起,共舞大團圓的曲子,攜手向未來。大家的表現比我預期的要好太多了,我不敢想的目標他們都做到了。”
合影留念 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經中國殘聯推薦,山東被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列入承擔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演出節目參與重點省份,本次全省參加冬殘奧會演出人員59人,其中演員53人(男生21人,女生32人),手語指揮4人、領隊及工作人員2人。參演人員主要就是來自山東省殘疾人藝術團主要成員單位——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李帥毅告訴記者,這些演員年齡最小的17歲,最大的26歲,大部分都是00后。而且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涉及三個系的五個專業。“包括服裝設計,信息技術等等,實際上都是放下筆來跳舞,完全跨行跨專業的。”基礎差,同樣的動作,跟其他團隊一比,就顯得突兀。“缺乏美感,還有舞蹈韻律,剛開始很著急。但是到后期排練時,導演好幾次表揚我們,這也是莫大的鼓舞。”
合影留念 受訪者供圖
在殘疾人特殊藝術領域深耕將近20年,李帥毅可以說是見證了殘疾人藝術從山東走向全國的整個過程。她感慨道,這段時間,自己也一直被大家感動著。“通過這次表演,他們能夠自我成長,并且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更加自信,我覺得這是最難得的,也是我們殘疾人工作者的一份期望,一份情懷。希望未來我們山東的殘疾人藝術工作能夠走得更高、走得更遠,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更高的平臺上展現出新時代殘疾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