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開元 通訊員 張娜 報道
11月的一天,敖翔突然接到父親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告知父親摔倒后不省人事,已由救護車送往醫院!他迅速趕到醫院后發現醫護人員已開始搶救,做完顱腦CT,醫生在談話時說,父親出現了大面積的顱內出血,挽救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敖翔強忍著悲痛,與母親進行認真溝通,決定遵從父親生前的意愿,“不做過度搶救,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器官捐獻”。
經過一系列積極的治療和評估,老人仍進展到腦死亡狀態,瞳孔散大,呼吸停止,一切反應全部消失,連心跳都需要藥物維持。然而,老人的眼角膜、肝臟和一側腎臟仍保持著較好的功能,符合捐獻移植的條件。
器官捐獻協調員王一帆與敖翔進行捐獻前談話。
11月29日,在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李斌和濟南市歷城區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王一帆的探望和溝通中,敖翔眼里噙滿淚花說:“我們家最早知道器官捐獻是20世紀90年代末,那時候中央電視臺報道在深圳出現了角膜勸捐員這個職業,捐獻角膜的功德和角膜緊缺的現實,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那時候,我跟父親說,以后自己也想成為一名志愿勸捐員。父親還說,一定支持我。可萬萬沒想到,二十多年前的約定,今天變成了現實。”
敖翔父親生前照片。
敖翔的父親是一名退休工程師,生前是個熱心腸,總喜歡幫助別人。敖翔也繼承了老人的優秀品格。2020年8月,敖翔突發腦部疾病,在搶救室里待了30個小時,醫護人員把他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面對隨時可能逝去的生命,他深刻體會到了正常生活的珍貴。那次住院期間,他就暗下決心,自己康復出院后,一定要進行器官捐獻的志愿登記。出院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歷下區紅十字會領取捐獻登記表,回家與父母溝通時,父親說:“這是好事,不知道我年過七十,是否還有能捐獻的器官,如果以后有機會,也會作出跟你一樣的選擇。”
如今,言猶在耳,背影卻漸行漸遠,父親的生命如狂風中顫動的燭火,眼看就要熄滅。敖翔秉承父親的夙愿,在老人離世前的最后一刻,決定幫助父親完成他的心愿。最終,老人的肝臟、一個腎臟和一對角膜在數名等待者身上重生,老人的生命也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手術。
醫生運送捐獻器官。
“山東省立醫院的捐獻團隊在父親住院期間幫我們忙前忙后。李斌醫生給我打來電話,專門告訴我老人捐獻的肝臟和腎臟已經在受捐者的身上健康存活,他們恢復的狀態也很好。聽到這個消息,我和母親緊緊抱在一起,淚如雨下,我的父親用另一種方式守護在我們的身邊。作為一名紅十字志愿者,今后,我也會呼吁和幫助更多的人加入到這項神圣而偉大的事業中,讓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續。”敖翔說。
目前,濟南市已登記器官捐獻5.3萬余人,見證器官捐獻680余例,為2000多名亟待移植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和光明。2022年,濟南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積極倡導自愿無償、高尚利他的捐獻理念,成功舉辦了山東省暨濟南市紅十字“生命之約·大愛傳遞”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志愿者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線上“云”動會,為濟南市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紅十字力量。
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