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曹博宇 濟南報道

11月24日,濟南市政府舉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槐蔭專場。會上,槐蔭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于桂亭介紹,經部級檢測機構測定,米質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吳家堡黃河大米已經成為濟南家喻戶曉的明星大米。
近年來,槐蔭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依托綠色種植技術,培育出吳家堡黃河大米、吳家堡白蓮藕、西郊蓋韭、玉清湖圓蔥、黃河稻蟹、喜盈門草莓等高品質農產品,深受市民喜愛。
吳家堡黃河大米有60多年種植歷史,傳承著厚重的“稻改”文化。黃河水從北店子提水閘到田間地頭不到300米,黃河水礦物質豐富,富含水稻生長必需的營養物質,用頭道黃河水澆灌保證了大米的高品質。于桂亭表示,近年來,為推動水稻種植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統籌涉農資金2100余萬元,打造5000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水稻種植條件顯著提升,2021年成功舉辦全國農田建設工作會議現場觀摩活動。去年以來,我們利用政府專項債項目,對8.9公里重要引黃灌排渠進行硬化提升,對1890畝水稻田進行激光精準整平,有效提升黃河水利用效率。
槐蔭區創新應用“九大綠色防控技術”,即太陽能殺蟲燈防蟲技術、無人機統防統控技術、性誘捕器物理滅蟲技術、智能蟲情測報技術、赤眼蜂生物防蟲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油菜花綠肥還田技術、稻蟹共養技術、稻鴨混養技術,打造5000畝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大米品質持續升級,2021年實現全程零化學農藥使用,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并取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于桂亭介紹,經過多年試驗,我們優選出“京引119”“金稻919”“吉宏6”、紫香糯、圣稻2620等優質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2019年以來,我們與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培育出槐蔭自主品牌“濟香1號”“濟香2號”水稻新品種,已經在山東、海南、寧夏等6地實現規模化種植,經部級檢測機構測定,米質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
槐蔭區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智能化,引進水稻育苗、插秧、植保、收割、加工等專業農機設備,種植全程實現機械化。投入1500萬元改造車間,引入2套先進的大米加工設備,日烘干加工能力達到54噸,保證大米從收割、包裝到端上市民餐桌全程“不落地”。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吳家堡黃河大米已經成為濟南家喻戶曉的明星大米。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利用優勢資源,不斷提升吳家堡黃河大米品質,持續延伸大米產業鏈。通過“科技+品牌”,推動“槐蔭四寶”等優質農產品向“禮品”轉型發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于桂亭說。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近年來,歷城區蘆南村從落后村嬗變為先進村,它是如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