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11月23日,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首展,500多家國內外企業齊聚“黃河會客廳”,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與世界見面。本次會展有哪些內容?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的啟用對濟南會展業發展及招商引資有什么作用?濟南距離世界會展名城還有多遠?

首展觀眾有望突破6萬人次
將成全球綜合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
23日上午,參展人員和觀眾陸續進入會展現場,展區已準備完畢,各類裝備齊亮相。俯瞰濟南黃河會展中心,主館的圓形穹頂非常引人注目。漫步展區,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首展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大”和“多”。
168萬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的凈展覽面積,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將成為全球綜合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目前,不少沿黃城市正在打造新的現代化會展場館,如鄭州市正推動鄭州新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光展覽面積就有40萬平方米。而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明顯大于這個體量,在整個黃河流域中,濟南“黃河會客廳”的規模都位列前茅。
除了建設面積大,首場展覽的規模也大。本次會展的內容為國際機床暨智能制造裝備博覽,展覽面積達到了5萬平方米,設置數控機床、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激光制造、工業互聯網、五金機電五大主題展區。記者在現場發現,每個主題展區的容量都不小。
在展區中可以看到很多參展企業,他們帶來的裝備也多。
京東、施耐德、中國航天、中機新材、松下、大族機器人、廣州數控、鼎點、中品智能等眾多知名企業現身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參展企業中,世界500強企業有10家,行業領軍企業達到30多家,其中還包括西門子在內的多家國外企業。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次博覽會還重點邀請電子信息、軌道交通、中國重汽、信息通信、環保材料、生物制藥、整車制造、新能源等企業代表到場參觀洽談。
首展第一天開放的幾個展廳中有不少來自天津、江蘇、浙江的采購者,很多人事先已經鎖定了自己需要的產品,與展商洽談。按照預測,首展吸引的專業觀眾將達到近6萬人次。
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首展,正是向世界遞出的一張新名片,以“黃河”與“智造”為名,向世界發出邀約。
未來年產可破百億
一場展會“撬動”周邊多條產業鏈
展會現場,激光切割機、多頻傳感器等先進裝備亮相,協作機器人領域的自動化焊接工作站讓不少人駐足觀看。
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首展為何以智能制造為主題?
記者發現,起步區的產業主攻方向恰好包含了智能車、新能源及機器人等多項智能制造業。上海綠地漢諾威會展有限公司總裁奧格·漢森表示,與地區發展高度契合的整體方案設計不僅滿足京東、比亞迪、國家電投等起步區企業的展覽需求,對全球智能制造企業同樣具有吸引力。
奧格·漢森認為,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邁向“中國智造”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以智博會平臺促進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企業信息交流,可以為智能制造重鎮濟南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場展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不只有會務收益,參展看展也撇不開“衣食住行”。場館周圍的酒店、餐飲、商場都能借到展會的“東風”。

更重要的是,依托發達的會展經濟,起步區可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落戶”,并帶來大規模的技術流、信息流與人才流。
今年8月,《濟南市促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提到濟南將多措并舉推進會展業更加品牌化、國際化、市場化。作為新地標、新“窗口”,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將為起步區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此外,眾多企業齊聚“黃河會客廳”,在對外展示城市形象的同時,也帶來許多潛在的商機。
在首展現場,綠地控股集團副總裁、山東區域管理總部總經理薛明輝告訴記者,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預計每年可承接70余場大型展會、吸引800多萬觀展人潮、產生數百億年產的經濟效應,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
一場展會就可讓城市辦成多件事,一舉多得。
5年舉辦600余場展會
新的省城“會展地圖”徐徐展開
“濟南的會展場館更多了,展覽面積更大了。”23日,前來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看展的市民鄭強民感慨,“黃河會客廳”補齊了濟南在黃河以北的會展空白。加上原有的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山東國際會展中心、濟南國際會展中心,濟南現在有4座會展場館支撐行業發展。
原有的3座會展中心已經運營多年,究竟為城市帶來了多少經濟效益?
今年8月,濟南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剛在“提振消費穩增長”主題系列發布會上提到,自2018年以來,濟南累計舉辦各類展會活動超過600場,實現經濟效益超600億元;20個展會項目獲得國際展覽聯盟(UFI)認證,居全國前列,全省首位。
濟南取得這樣的成績,也與提早“落子”會展業密不可分。
早在2002年,濟南首座會展場館-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就已投入使用。運營至今,舉辦過國際太陽能利用大會暨展覽會、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大型活動。

舜耕國際會展中心
2005年,位于東部的濟南國際會展中心投用,成為高新區對外交流“窗口”,著名的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及糖酒副食交易會就曾在此舉辦。
到了2018年,濟南會展業發展向前沖刺,出臺《濟南市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濟南要建設更具活力的會展強市。第二年,更加現代化的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啟用,與舜耕國際會展中心、濟南國際會展中心形成“三箭齊發”的局面。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濟南共舉辦展會、國際會議1200余場,是“十二五”時期的3倍。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投用后,四座現代化會展場館呈鼎足之勢。
政策措施紛至沓來
提速沖刺會展黃金賽道
辦好一次展,盤活一座城。“十四五”期間,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會展業這條“黃金賽道”上角逐。在《2022年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中,廣州、北京、深圳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總榜中位列前三。其中,位于榜首的廣州2022年共展覽193場、展覽總面積415萬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勢頭不減,已舉辦經貿類展覽近250場。
“在會展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會展經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業內人士認為,城市應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會展業指引道路,保駕護航。其實在2021年,濟南就在“十四五”期間的規劃中明確,要加強會展場館建設提升,提高承接國際級、國家級大型展會的能力,打造國際會展名城和高端會議目的地。
《濟南市會展業三年行動計劃》《濟南市促進會展業發展若干措施》《濟南市促進會展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濟南市會展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紛至沓來,讓濟南會展業在“十四五”期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今年,濟南推動了會展業復蘇并促進更多的經貿合作,讓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截至7月底,濟南共舉辦各類展會活動73場,展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會展類型主要包括汽車展、食品展等消費類展會,以及醫療器械展、國際太陽能展、廣告展在內的產業類展會。其中,2023齊魯國際車展(春季)汽車總銷量22635臺,帶動成交額突破40億元。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總交易額達8.6億元,直接帶動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收入22億元。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提升城市會展業競爭力與發展潛力,既要增強城市整體宏觀環境競爭力,又要提高會展業產業與企業競爭力,還要持續提升城市會展綜合服務能力。
近期發布的《濟南市促進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自主品牌展會起始補貼金額、最高補貼限額進行了適當提升,以扶助會展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濟南市商務局表示,濟南將打造一批扎根本土、面向國際、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規模化、品牌化重大會展項目。邀請國際知名專業展會入駐濟南,引進一批規模、品牌影響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國際品牌展會。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