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今年以來,濟南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統籌推進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綜合施治,濟南市三季度各項指標較年初均有所改善。城區快速路早晚高峰擁堵指數下降9.7%,城區主次干道185條綠波帶道路,通行時間平均下降4.5%。
濟南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17個成員單位密切協作,研究擬定《濟南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十大行動”實施方案 (2023一2025年)》,制定空間規劃引領行動等“十大行動”50項措施。

歷下區萬象城商圈周邊通過采取設置拉鏈潮汐車道、布置港灣式即停即走落客車位等措施,高峰期經十路通行效率提升15%,周末及節假日經十路輔路排隊長度減少25%。省婦幼保健院周邊通過優化醫院進出口及內部交通組織、增設智能違停驅離管控系統等措施,院外排隊等候現象基本消除,路段通行效率提升20%。高新區舜泰廣場商務辦公集中區周邊通過采取新建優化舜風路改造、舜泰廣場南門經十路輔路開口、建設智慧停車場等措施,舜泰廣場單元主要道路通行效率提高20%-30%。
開展“點、線、面”治理,推進治堵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工業北路東延等快速路、主次干路建設,結合城市更新等工作加快支路網建設;穩步推進6條軌道線路建設;全力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截至目前,在建公共停車泊位13288個。

加強“點”治理,完成齊魯醫院南門、青年西路文化東路路口、小清河北路濟濼路路口、順河高架經四路下橋匝道等第一批擁堵點優化改造項目,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15%;全力推進第二批擁堵點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小清河北路濟濼路路口改造后,高峰期南、北口左轉排隊長度減少約50米,左轉通行效率提升約15%。順河高架經四路下橋匝道改造后,高峰期匝道直行通行效率提升約15%。
實施“線”治理,今年計劃實施4類15個項目,其中順河高架橋經一路下橋匝道、開源路、奧體西路和臘山河西路已開工;其余項目正在全面推進。
創新“面”治理。將主城區劃分為63個交通單元格,通過實施單元格內道路建設整修、交通組織優化等措施,達到暢通微循環、疏解主次干路交通壓力的目的。2023年計劃實施20個單元格,10個單元格已經取得實效,剩余10個單元格正在開展優化工作,力爭年內全部完成。
優化便民線路銜接,完善公共交通服務。不斷優化常規公交線路,截至目前,已有 194 條公交線路實現與軌道交通網絡的銜接。實施“高鐵不到站,公交不收車”和“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便民措施,加強城市公交與主要交通樞紐和地鐵的精準接駁。

今年以來,新開及優化公交線路57條、新開定制公交148條,在全省率先開通“小巷公交”11條,解決市民乘客“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開通濟南至德州市區、平原縣、臨邑縣3條城際公交線路。
下一步,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推進路網建設、發展公共交通發展,著力開展軌道站點周邊治理工作,系統化提升軌道站點交通一體化接駁效率,提升市民出行品質,確保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大眾報業·大眾日報記者 劉飛躍 報道)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