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謝瑋 濟南報道
示范區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記者從11月28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相公莊街道作為濟南市泉韻鄉居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八個片區之一,近年來以“名相故里·杏花河韻”為龍頭,著力進行市級示范區建設,預計今年年底示范區將全部竣工,跑出鄉村振興建設“加速度”。
聚焦片區引領,全力加快示范區建設
“名相故里·杏花河韻”泉韻鄉居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以杏花河為發展軸,串聯沿線13個村,占地16.45平方公里,總投資1.98億元。示范區充分融入章丘區齊魯樣板建設體系,以“三心一帶一環四區”為總體布局,按照“規劃先行、運營前置、資源整合、產業主導、共同富裕”總體思路,圍繞百脈現代農業示范園、“田園會客廳”、鳴羊山生態園三個核心,融合農耕文化、特色產業、非遺文化等元素,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共治共富先行區。
推進過程中,章丘區注重高水平建設,先后與省文旅集團、省供銷社、濟南城建集團等實力國企結對共建,統籌高標準農田、杏花河治理等相關資金1.58億元,全面推廣“以工代賑”,帶動農民增收900萬元,形成資金整合利用的倍增效應。注重高效率建設,創新EPC模式(EPC,是指承包方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等實行全過程的總承包。),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方式,與濟南城建集團密切合作,目前核心區工程已完成95%。
聚焦群眾增收,全力探索共治共富機制
相公莊街道堅持系統思維,創新農村資源、資產整合形式,探索形成“共富公司+合作社+企業+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全要素參與的鄉村振興生態系統。以黨建引領“三變”改革為重要抓手,引導群眾以土地、勞動力等形式入股,相繼實施欣農山谷、魯供豐農3.5萬畝土地托管、智慧農業服務中心等項目,成為山東省土地托管第一鎮街,引入社會資本2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聯合總社三個項目同時分紅,年度分紅635.5萬元。1萬余名農業勞動力變為工人,在家門口就業,形成了群眾參與、群眾受益、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
目前,相公莊街道已形成黨建聯合體引領型、標準化廠房出租型、農業項目化帶動型、土地規模化托管型、合同規范化提升型5種發展模式,帶動群眾分紅2218萬元,村集體增收874萬元,惠及3萬余人。
聚焦產業培育,全力構建“一村一業”格局
今年以來,相公莊街道發揮重點項目輻射帶動作用,深化“三變”改革、合同規范、智慧農業等品牌工作,積極探索“共富公司+合作社+企業+農戶”共同富裕新模式。街道以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核心村示范輻射作用,推動“一村一業,一村一策”落實落地。
山東百脈現代農業示范園、欣農山谷、魯供豐農、鳴羊山生態園等特色農業成為鄉村振興標桿,欣農富硒雞蛋、鳴羊山蘋果、長白山金銀花、黌塘嶺黃金梨、“濟南老字號”老鄭家醬油醋等名優農產品廣受市場熱捧,鐵鍋經濟、林果經濟等帶有相公莊地域特色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桑園、相五、李家等村利用產業優勢發展置業合作社,盤活低效、閑散工業用地290余畝,村集體和群眾實現年增收242萬元,真正實現了強產業、富口袋、亮品牌。
下一步,相公莊街道將以“名相故里·杏花河韻”示范區為重要載體,以“相公有禮”“相公游禮”兩大品牌為核心,激活鄉村發展各類要素,健全產業發展與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利益鏈條,構建多元參與、多方協同的鄉村振興體系,引領鄉村共治共富新格局。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