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劉帥 濟南報道
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既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又是提升區域教育品質、滿足廣大群眾訴求、推進強省會建設的題中之義。1月10日,濟南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市中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宮春表示,她今年帶來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濟南市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機制的建議,以構建市域范圍內多方協同治教的教育治理體系、搭建全市全環境立德樹人“交流+項目孵化”平臺等為措施,進一步助力全環境育人改革向縱深推進。

宮春介紹,一段時間以來,在濟南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的牽頭推進下,濟南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有序開展,各區縣結合區情實際進行實踐探索,全市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心理協同育人機制持續完善,全社會支持保障育人氛圍日漸濃厚。“但在實際推進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家庭與學校教育脫節、部門與屬地未形成合力、社會散落的教育資源未能高效開發集聚等問題,亟需在市級層面優化工作機制。”
在優化聯動機制方面,可以充分發揮濟南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牽頭與協調作用,構建市域范圍內多方協同治教的教育治理體系,堅持頂層謀劃、頂格推進與系統布局、精準施策相統一,不斷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教育統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推進模式,進一步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育人職責,優化推進網格,增強育人合力,定期聯動調度,有效提升改革成效。
另外,搭建全市全環境立德樹人“交流+項目孵化”平臺,一方面,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市委宣傳部指導下,由市教育局牽頭,聯合團市委、市少工委、關工委、婦聯、民政、科協、文旅、公安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能,開發以部門為主體的全環境立德樹人項目,促進兒童友好,開展合力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實施“全環境育人示范社區”創建項目,充分發揮社區“小單元合育人”地域優勢,廣泛調動各類場館、公園、企事業單位等多元育人力量,開辦社區家長學校等,以“因地制宜、一社一策”的原則推進社區合育人項目開發。
她還提出,要充分發揮濟南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更多“社會認可、學生喜歡”的研學線路和研學基地,讓孩子們了解城市發展脈絡,培植家國情懷;努力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學深度鏈接,多方賦能科普教育;集結全市科普專家,打造集科學性、系統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精品科普課程,面向全市推廣;深挖鄉村勞動教育資源,打造更多高品質學生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進一步推進社區家長學校建設,完善“線上+線下”家校共育矩陣,讓家長“帶娃”有質量、不焦慮。此外,還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打造更多家庭教育精品欄目,講好全環境立德樹人動人故事,營造全社會共同辦好教育的良好氛圍。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