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劉大帥 濟南報道
2月1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濟南市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工作的有關情況進行介紹。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濟南市率先推進規范監管全覆蓋,監管部門由2020年的23個部門擴展到了目前的36個部門,聯合監管覆蓋130個領域,聯合抽查事項達177項、是2020年度的3.3倍。
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許司東介紹,2023年,“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合抽查比例從16%提升到56%,實現更大范圍的“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有效減少了對企業的重復檢查頻次,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雙隨機監管更加高效精準,抽查問題發現率由過去的20%提高到54.3%,進一步防范化解監管風險。在單用途預付卡消費、醫療服務兩個領域實行“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成為全省復制推廣的典型案例。
據悉,近年來,濟南堅持數字賦能,著力提高監管智能化水平,加快推進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依托“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實施“標簽+分類”管理,對經營主體進行多維度、個性化分類,逐一設置電子標簽,實現監管對象、監管部門、監管事項的精準識別、智能匹配。大力推廣“山東通”移動監管功能,督促各部門積極運用到雙隨機現場檢查中,依托信息化技術解決材料繁瑣、難以取證的問題,提高檢查效能,推動數字化監管向末端延伸,打通雙隨機監管的“最后一公里”。推進包容審慎監管。按照“一般經營企業從寬、一般公示事項從寬、一般過失行為從寬、一般問題改正從寬、首次抽查企業從寬、不公示事項從寬”的“六個從寬”原則,對企業抽查情況進行區分,在嚴守安全底線前提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截至目前,濟南全市已有4445戶企業符合包容審慎條件,避免被列入異常名錄,導致在招投標、政府采購、信貸融資、榮譽評優等方面受到限制,進一步增強企業誠信守法意識。
同時,濟南不斷深化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融合應用。對全市63.7萬戶企業全部實行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對A類企業、B類低風險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做到“無事不擾”,對C、D類高風險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實行重點監管,2023年實現信用風險分類應用100%。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