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魏俊怡 通訊員 王帥 濟南報道
“熱烈歡迎重慶市武隆區務工人員來濟就業”,3月4日,在濟南遙墻機場,濟南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在航班出口拉上醒目的紅色條幅,為即將到來的46名重慶市武隆區務工人員指引方向。此次從“家門口”到“廠門口”的點對點、一站式服務,得益于濟南市和重慶武隆區人社部門多年形成的高效協作機制,通過統一包機、包車,采取定點定車的方式,實現精準對接、精準幫扶。
山東省濟南市,我國環渤海南翼中心城市;重慶市武隆區,我國著名喀斯特地貌區域;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曾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隨著東西部勞務協作的縱深推進,從泉城濟南到西南山城、隴南大地,原本遙遙相隔的地區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上演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
對口幫扶以來,三地通過拓寬勞務協作領域、豐富勞務協作內容、提升勞務協作水平,持續加大勞務協作的廣度深度,促進農村勞動力精準轉移、穩定就業,走出了一條東西部勞務協作新路子。截至目前,通過持續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推送各類崗位信息6.3萬條,先后40余次赴協作地區對接調研勞務協作工作,圍繞就業幫扶、技工學校建設、信息化建設、鄉村振興服務基地、干部隊伍素質提升等5大項目簽訂框架協議,有力有序推動協作幫扶走深走實。

建立勞務輸出、輸入、對接“三個清單”,促進勞動力精準轉移就業
“這是我第三次來濟南打工了,山東人非常熱情,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币幌聶C場,重慶武隆務工人員汪德均不禁感慨“又回來了”。隨后,歷下區就業中心主任王紅和工作人員為其發放了被褥、暖水瓶、餐具、洗漱用品等生活用品大禮包,安排專人跟蹤服務,解決來濟人員后顧之憂,讓他們在濟安心就業、生活。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延學介紹,為進一步推進魯渝勞務協作工作落實,濟南市堅持早安排、早溝通、早落實。每年年底,溝通了解擬轉移來濟就業人員對行業、崗位、薪資、生活等方面需求,并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多方聯系用工單位,對接有安置異地就業經驗的企業,隨時做好接收準備。本次來濟的重慶武隆務工人員,將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分別在酒店山東麗天大酒店有限公司、濟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臥龍電氣(濟南)電機有限公司開展工作。
為了幫助更多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重慶市武隆區建立起精準的就業信息資源庫?!拔覀兊木蜆I信息資源庫匯集了超過12萬條人員信息,涵蓋擅長工種、就職現狀等情況,能實現信息查詢和精準推送,并且這些信息還在不斷更新中。”武隆區人社局勞務中心主任任靖怡介紹。濟南市歷下區則根據武隆提供的信息,動員和組織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形成“崗位供給清單”。雙方共同推廣遠程招聘、視頻面試等服務,在黔江開展了百企千崗進山城·春風送暖促協作大型魯渝聯合招聘會活動,促進人崗匹配。
勞務協作環環相扣,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在實現信息精準推送的同時,濟南、武隆兩地線下互動,為勞務協作持續推進提供重要保障,形成“線下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勞務協作格局。如今,兩地之間的省市縣勞務互訪已經常態化,兩地的城市之間、區縣之間簽訂了勞務協作合作項目,建立起企業崗位信息互通和需求對接機制。2021年以來,濟南市幫助武隆區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人數2037人,其中脫貧人口1411人,就近就地就業1816人,轉移來濟就業近110人。

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精準就業等模式,持續提升勞務輸出質量
“想出來長長見識,最重要的是學點技術”,23歲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文藝此次也借著東西勞務協作的機會來濟南,“我從我們鎮社保所看到了東西勞務協作的消息,發現自己條件都符合,聽他們之前來濟南打工的人都說這里很好,就想來試試。”她和同學兩人此行將在麗天大酒店進行工作。酒店人力資源部經理許世偉介紹,酒店將對此次接收的23名務工人員進行后廚操作、客房服務等系統培訓,提供集體宿舍、一日三餐,一天工作八小時,每周有輪休?!艾F在酒店廚房還有當年東西扶貧時湘西留下來工作的務工人員,基本在這里長期工作了?!?/p>
多年的東西勞務協作,讓很多農民成為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加強技能培訓,才能讓勞務輸出更好發揮增收致富的作用,這一點成為兩地的共識。
據了解,東西勞務協作抓住技能提升這一關鍵環節,通過合建技工學校,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精準就業等模式,不斷提升勞務輸出質量。其中,山東藍翔技師學院與臨夏技工學校簽署了《對口協作聯合辦學協議》,并捐贈500余萬元的挖掘機、裝載機,累計為臨夏州免費培訓包含挖掘機、裝載機、廚師、焊接、美發等專業技術人員1400余名,幫助當地脫貧人口掌握一技之長。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在臨夏州臨夏市建立了臨夏州陽光大姐服務公司(技能培訓學校),累計培訓包含家政服務、養老護理、母嬰護理、中式烹調、美容美發等專業技術人員1700余人,在行業中起到了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彌補了當地家政產業空白。
此外,濟南、武隆兩地也積極對接,加強職業培訓合作,針對有培訓意愿或就業能力的脫貧人口,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全面做好擬培訓脫貧人口的組織、動員、服務管理等工作,開展養老護理師、整理收納師等培訓班。

不斷完善就業幫扶和保障政策,讓務工人員安心工作
早春開工,山東晨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生產車間內,來自康樂縣的務工人員馬彥明身著工服,手持記錄表,逐項檢查機器參數。
“經過初步熟悉企業工作生活環境,我們都很滿意。這里發展前景明、薪酬待遇高、食宿條件也優。”廠子生意紅火,馬彥明干勁十足。來濟務工,見識多了,口袋鼓了,他們成為東西勞務協作的見證者和受益者。
構建政策扶持體系,優化保障供給,完善優化轉移就業補貼等補貼項目,讓來濟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深刻體會到“進了濟南門,就是濟南人”;用專機、專列或專車進行“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送,推出節后返崗或長期務工激勵,發放各類交通補助……為吸引和鼓勵更多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三地人社部門不斷推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近年來,濟南市制定出臺完善東西部勞務協作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優化轉移就業補貼、一次性就業服務補貼、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等幫扶政策,為做好東西部勞務協作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
馬米乃是臨夏州的一名家庭婦女,家里的日常全靠她四處打零工來維持。2021年10月,她看到“陽光大姐”正在招收學員,便報名參加了月嫂培訓,很快走上了月嫂的新崗位。就這樣,通過專業化的技能培訓,如今的馬米乃已成為一名口碑良好的月嫂,每月能拿到8500元甚至更高的工資,她深有感觸地說:“是月嫂崗位幫我撐起了一個家?!?/p>
2023年,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地震,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協調動員社會救助資金(含物資折款)3700余萬元,用于支持對臨夏州抗震救災工作,同時積極協調東西部協作援助資金,幫助積石山縣地震中受損的13家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盡快復工復產,促進受災群眾就業增收。
下一步,濟南市將圍繞健全勞務協作對接機制、提高勞務協作質量、暢通就業信息、拓展就業渠道等方面,加強與重慶武隆區、甘肅臨夏州的勞務協作,重點做好優質崗位供給、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組織開展現場供需對接活動,精準開展“菜單”式培訓和定崗定向培訓,新建、改建一批就業幫扶車間、就業幫扶基地、返鄉創業園,促進武隆區農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服務保障,為助力東西部協同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
山東省濟南市,我國環渤海南翼中心城市;重慶市武隆區,我國著名喀斯特地貌區域;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曾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隨著東西部勞務協作的縱深推進,從泉城濟南到西南山城、隴南大地,原本遙遙相隔的地區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上演了許多令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