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鄧玉莉
近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濟陽區農產品展示展銷區,濟陽區帶著轄區內的特色農產品來到這里進行現場推介,許多聞訊趕來的北京市民充滿熱情,現場熱鬧非凡。
“今天嘗到了濟陽的西瓜,脆甜、獨特、好吃。我還購買了一些大米、黃瓜、小西紅柿,都很不錯,準備帶回去讓家人一起嘗嘗。”家住全國農業展覽館附近的北京市民劉女士說。
近年來,濟陽堅持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全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好味知濟”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垛石西紅柿、濟陽黃河大米等20余個特色農產品品牌,先后榮獲全國蔬菜產業先進縣、全國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縣、國家級黃瓜標準化示范區等稱號。
用好資源稟賦
構建“一鎮一品”發展格局
依托資源稟賦,濟陽區按照“一鎮一品”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壯大特色產業,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都市農業規劃,培育打造了仁風富硒西瓜、曲堤黃瓜、垛石櫻桃番茄等享譽全國的特色產業,產業集群效應不斷增強。
“仁風鎮是一座瓜果飄香的‘硒’望小鎮,盛產西瓜、蘋果、葡萄等10余種優質富硒農產品,特別是因西瓜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中國西瓜之鄉’美譽,建有西瓜大棚4000余個,種植面積超6000畝,年產量2.5萬噸左右,年產值超6億元。區委、區政府在北京舉辦這次‘好味知濟’農業嘉年華暨農產品推介活動非常及時、很有必要,全面展示了濟陽農業產業發展成效和鄉村振興發展成果,使濟陽農產品煥發更強勁的生機與活力,有效推動了濟陽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濟陽區仁風鎮黨委書記張強在采訪時介紹。
近年來,濟陽區重點打造了“西之皇”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模式,在繼承傳統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數字化生產全要素管理,實現種植標準化和分級分揀標準化。
濟南市泉盈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張文波介紹:“我們用現代化的模式、數字化的管理、高效的運營體系,提高‘西之皇’富硒西瓜產業規模和產值,全力打造農業龍頭企業品牌效應。此次進京推介活動非常成功,我們‘西之皇’富硒西瓜走進了北京市場,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我們的西瓜入口即化、彈指可破、皮薄而脆,現場銷售一空,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下一步,濟陽區將黃瓜產業全鏈條納入統一管理體系,打造“黨建引領產業、產業支撐振興”的曲堤模式,目前已迭代升級為第六代智慧型大棚,利用先進的物聯網等智慧農業管理技術,實現動態化感知、精準化操作、精細化管理,當前曲堤街道建有黃瓜大棚3萬個,種植面積達6萬畝,年交易量達11億斤,年成交額超過17億元。
同時,濟陽區不斷完善櫻桃番茄生產技術規程,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規范瓜菜批發市場交易,推進垛石番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現建有大棚1.4萬個,種植面積4萬畝,年產量達4億斤,年產值超過13億元,垛石街道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優質番茄生產批發集散基地,被譽為“中國番茄之鄉”。
健全產業體系
打造“好味知濟”區域公用品牌
“一鎮一品”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百花齊放,更是握成一個拳頭 凝聚一股合力,這就是濟陽區域公用品牌——“好味知濟”。
近年來,濟陽區突出“好人、好禮、好品、好味”的特點,彰顯“知名、知物、知味、知濟”的優勢,點亮“好味知濟”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曲堤黃瓜、濟陽黃河大米等20余個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出“西之皇”企業品牌。目前,全區特色產業大棚超4.8萬個,種植面積超10.6萬畝,產值超36億元,譜寫了產業致富的壯闊實踐。
“好味知濟”區域公用品牌持續做大做強,濟陽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也在不斷健全,產業影響力不斷擴大。
蔬菜種苗產業勢能強勁,培育30余家育苗企業,種苗年繁育能力達5億株以上,獲評全國第一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龍頭企業安信種苗公司,是全國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蔬菜種苗行業企業,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蔬菜種苗育苗行業領軍企業。
食品飲料產業“大牌”云集,依托豐富農產品資源,引進集聚旺旺、統一、康師傅、上好佳、熊貓乳業、金曄食品等160家知名食品企業,產業達到百億級規模,獲評“全國食品工業強區”“中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城”。
特色農產品質量品質持續提升,濟陽堅持科技興農、綠色興農,建設仁風富硒蔬菜數字產業園、曲堤黃瓜全產業鏈示范園等“一街道(鎮)一園區”項目,推廣“物聯網+農業”管理模式,應用水肥一體化、智能控制、智能軌道機器人等新技術新設備,智慧大棚人工節省50%,農產品產量、品質顯著提升。同時,建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5個,市場年交易額達20億元以上。
下一步,濟陽區將充分借助北京專業農展平臺,促進兩地更多農事企業深入合作交流,并進一步提升“好味知濟”農產品品牌建設水平,打造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立得住的名優農產品,推動濟陽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以農業高質量發展譜寫濟陽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濟南日報 記者:張群 通訊員:呼瑞鋒 鄧昊鵬)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鄧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