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肖陽 濟南報道
“2023年,濟南大數據系統緊緊圍繞數字濟南建設這一主線,圓滿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數字濟南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大數據工作邁出了堅實步伐。”在5月7日召開的全市大數據工作會議上,市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熙表示。記者獲悉,去年,濟南數字政府考核位列全省第1,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建設等10項大數據專項工作獲得省大數據局通報表揚,數量全省最多。
數字濟南建設體系全面定型。290項年度重點任務全部完成,數字警務等141個政務信息化項目開工建設,整體智治框架搭建完成,“1+4+N”建設體系全面定型,數字濟南建設“一年夯實基礎、兩年重點突破”目標順利實現。濟南數字生態總指數位居全國城市第10位。
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明顯增強。全市15家數據中心獲評省級新型數據中心4A級及以上試點,在用標準機架達到10.9萬個,算力規模約1900Pflops,智能算力規模升至全國第7位。啟動新一代政務云建設,搭建政務云信創平臺,信創平臺通用算力達3.6余萬核vCPU,性能容量居全國前列。制定《濟南市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項目集約節約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制定政務信息系統軟件供應鏈安全管理制度,政務信息系統持續穩定安全運行。
網上政務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加快數字機關“一網協同”,“山東通”接入應用系統382個,數量居全省前列;機關工作人員移動辦公已全面普及,數字機關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推進群眾辦事“一網通辦”,“愛山東”APP濟南分廳累計上線便民利企應用服務2200項,政務服務事項網上運行應上盡上,群眾使用頻率最高的120項電子證照證明實現場景應用,上線公積金提取等30項民生“關鍵小事”應用。“山東通”“愛山東”兩端門戶實現集成,全市政務服務系統集約度明顯提高,濟南網上政府排名位列省會城市第2名。
數據“匯治用”體系不斷完善。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匯聚數據資源達150億條,建成全市通用共享的“數據湖”。數據開放實現市級部門全覆蓋,應用范圍覆蓋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等19個民生保障服務領域,公共數據開放數林指數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完成對50個市直部門的數字化診斷,編制全市統一的數字資源要素目錄,建立數字資源“一本賬”。深化數據創新應用,創新“數據直通車”數據共享利用新模式,打造長者助餐、數字黃河鏈等“明星應用場景”44個,群眾獲得感和便利感不斷提高。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實施。開展數據資源摸底調查,2023年全市數據總產量約102EB,全省占比23%,數據總存量約8.3EB,全省占比27%。首次發布《濟南市企業數據資產管理白皮書》,聯合財政部門開展數據資產確權登記,率先在能源、城建等市屬國企單位探索實施數據資產入表。全國率先以政府規章形式出臺《濟南市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辦法》,并搭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已在金融保險、文旅、商貿等領域打造200款數據產品。
智慧城市建設成效明顯。“城市大腦”集成170余個系統,接入公共視頻14萬路和高點視頻120路、物聯感知設備60萬路,全面支撐一體化數字指揮平臺建設,全年保障極端天氣應對、森林防滅火等數字化指揮任務70場。新建基礎型及以上智慧社區127個,槐蔭區道德街街道綠地新城社區、濟陽區濟陽街道荷畔社區入選省級標桿型智慧社區;市本級和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鋼城區獲評省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濟南市連續6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
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