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曲欣萍
大眾網記者 竇永瀚 通訊員 鞏曉杭 濟南報道
“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嚴峻斗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至今無法忘記。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被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借此表達對地震遇難者的紀念,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
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是經山東省應急廳批準,由山東省地質測繪院打造的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在應急救援保障中發揮著重要技術支撐作用。他們不僅致力于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對于構建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枕戈待旦
“實戰”打造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2019年,臺風“利奇馬”過境山東,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完成了“濟南市章丘區自然資源局關于臺風‘利奇馬’引發文祖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治理)設計”項目。
2021年7月21日,接應急部國家減災中心緊急指令,苦戰10余天,圓滿完成河南鄭州、新鄉洪澇災害救援應急測繪任務,得到了國家減災中心的充分認可。
2023年7月,河北涿州遭遇臺風“杜蘇芮”的影響,遭遇極端降雨天氣,中心立即組織兩支無人機小分隊開展應急備勤值守工作。
2023年8月6日,接國家減災中心指令,第一時間趕往德州平原縣震中位置開展應急測繪工作,圓滿完成應急測繪任務。
……
2023年,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在德州開展應急測繪
“寧可十防九空,也不可萬一失防”。
從成立以來,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便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災害。“我們與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建立了重大災害無人機應急監測合作機制。”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主任曹發偉告訴記者,“我們組建了由12人組成的無人機應急飛行隊伍,配備了旋翼無人機、復合翼無人機6臺套,確保指揮中心快速、精準調度相關人員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實戰”經驗的積累與總結,使得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已經建立起一套迅速完善的應急響應措施。災情就是命令,應急測繪保障中心應急測繪力量迅速出擊,無人機應急起降和指揮平臺更是隨時待命,保證第一時間完成集結。利用測繪無人機搭載多種測繪設備開展數據采集,并將成果上報指揮中心,為應急救援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救災“智慧腦”
科技為先 積極防治自然災害
如果一場地質災害正要襲擊城市,如何科學有效應對?
面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三維可視化系統”兩大系統將聯手出擊。
“預警系統”運用物聯網、大數據、GIS等技術,采用多端應用模式與架構開發完成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利用預警模型動態分析雨量計、位移計、GNSS等傳感器設備的實時監測數據。
“三維可視化系統”通過搭建基礎地理信息三維場景,共享數據信息資源,實現掃描點云數據、傾斜攝影數據、DLG數據、DOM數據、DEM數據的無縫疊加與融合,實現數據的空間計算與分析、重構、規劃方案等。
兩大系統綜合運用,如同救災現場的“智慧腦”。提升了地質災害監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形成了應急信息互聯互通、應急資源共建共享、優勢互補、協同高效的應急測繪保障服務體系,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共服務提供更加有力、更加及時的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料支撐。
同時,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還開展了固定翼、旋翼、復合翼無人機等航測設備及無人機遙感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工程測量技術等在測繪中的應用研究,積極參與各項應急測繪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
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充分發揮地質測繪的先行性、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作用,以創新型應急測繪工作助力各類自然災害的積極防范應對和科學有效處置。
防患未然
不斷筑牢防災減災“人民防線”
防患于未然,關鍵在于人。在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任務中,進一步提升基層的應急能力,成為了鞏固人民防線的重中之重。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六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致力于將防災減災的知識與意識傳遞到每個人。從普及防災自救基本常識,到開展“地質科普進校園”活動,更是在項目駐地,與當地群眾進行了零距離的科普互動。提升了公眾了解災害、識別災害能力,增強居民對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風險識別和預警響應能力。
防災化于心,減災踐于行。
“我們演練模擬了濟南市市中區搬倒井鑫苑小區東側山體發生危巖體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場景。”中心常務副主任郭新國說,“在現場形成災害點影像快拼圖和高分辨率影像圖,制作了災害點三維模型,提供給應急指揮中心分析決策使用,以便快速開展救災指揮。”
2023年,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聯合濟南市章丘區自然資源局、章丘區應急管理局及垛莊鎮政府,以垛莊鎮中射垛村突降暴雨引發崩塌地質災害為背景進行了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向街道報告險情,立即啟用應急預案,拉響緊急集合警報。現場應急搶險組、醫療衛生救護組、安置組快速趕赴現場,有序組織居民轉移至避災安置點。演練不僅細化了應急中的解決措施,更切實增強了居民、群測群防員及應急隊伍對汛情災情的應急處置能力,為實戰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安全度汛打下了堅實基礎。
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災害,我們必須隨時有應對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有隨時防治災難的強力措施,更要有一支敢于戰天斗地的專業隊伍。繃緊“安全弦”,備好“安全策”。山東省應急測繪保障中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努力打造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測繪保障隊伍,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曲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