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港寧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趙港寧 通訊員 葛曉杰 濟南報道
音樂奏響,大幕拉開,6月24日晚,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創排的京劇《黨員登記表》在山東劇院精彩上演,共同再現了紅色膠東的感人故事。泉城觀眾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和陣陣喝彩叫好,熱烈表達了對劇目的喜愛,對京劇碼頭煙臺的贊賞。
穿越歷史塵埃 聆聽海萊山區的烽火戰歌
據悉,京劇《黨員登記表》取材于煙臺籍作家峻青的同名小說,以發生在膠東海萊山區的抗戰故事為原型創作改編,通過獨特視角和深刻內涵,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海萊山區干部群眾同仇敵愾,為保護黨員登記表而前赴后繼、勇于犧牲的革命故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革命信念及無私奉獻精神。
“沒有刻意渲染,從小處著眼,從普通老百姓身上著手講故事,卻讓人打心里感動。”觀眾吳奶奶是生活在濟南的老煙臺人了,聽說煙臺大戲來濟南演出,特意換乘了兩班公交車趕來,演出結束很久,她激動的情緒還是久久不能平復,大贊不虛此行。
劇目編劇朱永山表示:“在劇本的故事構建上,我們并不追求題材上的宏大,力求表現一個個平凡而又鮮活的人物在保護黨員登記表過程中的思想發展”。把鄉情、鄉趣、風土人情巧妙串聯其中,潛移默化地讓觀眾感受到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中,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和恒長的家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煙臺市峻青研究會和煙臺市散文學會的黨員代表演出當晚專程從煙臺趕來。他們表示,將峻青的名篇《黨員登記表》搬上舞臺,不僅是對峻青的紀念和緬懷,更是講好煙臺紅色故事的最佳呈現。峻青的生前摯友、國家一級作家、垂楊書畫院院長自牧在觀演后難掩心潮澎湃,代表眾人即興吟詩稱贊:“一表登記黨員情,不忘初心作引領。唱腔高揚新時代,中華江山萬年紅。”
“國家級非遺”珠聯璧合 煙臺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時代華彩
“沒想到京劇的舞臺可以如此豐富多彩,對非遺文化的借鑒和融入,為古老戲曲增添了新鮮感和吸引力。”年輕的觀眾對京劇《黨員登記表》的舞臺呈現驚嘆不已。
“這部劇很煙臺。”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黑強表示。劇目取材于煙臺紅色故事,在發揮煙臺京劇優勢的基礎上,又融入了煙臺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陽大秧歌。
同時,劇目由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為演出班底完成,形成了鮮明的、不可復制的煙臺特征和全新的藝術形式,讓優秀傳統文化在舞臺上的融合形成了1+1>2的藝術效應,也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大膽嘗試。
劇目導演安鳳英也表達了自己的執導理念,劇目的創作要以絕對地突出京劇本體特色為原則,力爭做到精致、細膩而不浮躁喧鬧,尋找古老藝術的當代表達方式。
多種情感交融溫情 再現崢嶸歲月中的動人真情
作為一部抗戰題材的紅色劇目,京劇《黨員登記表》塑造了宋惠珍、黃淑英、黃老吉、高戰生等黨員和抗日群眾的鮮活形象。特別是主角宋惠珍與女兒黃淑英的母女情,生死存亡間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又凄楚悲。
作曲老師朱紹玉將情感表達、情節推動與戲曲音樂有機結合,在唱腔守本的前提下,更加尋求音樂的敘事和抒情功能。例如黨員高戰生為保護宋淑珍母女犧牲時,“朝天大道寬又廣,秧歌開路步鏗鏘,兄弟姐妹一起闖,灑盡熱血染霞光。”當這音樂響起,悲壯的情緒從四面八方涌來,多意象的呈現使得觀眾耳聞不暇,精彩不斷的一波又一波的視聽沖擊。
永不止步的精品 追求京劇碼頭不變的藝術堅守
據悉,京劇《黨員登記表》自2023年立項,由煙臺市文化藝術中心聯手業界一流創作團隊歷時兩年創作完成。為確保劇目的完美呈現,該中心匯聚業界翹楚,組建一支高水準的主創團隊。該劇編劇為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編劇朱永山,由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導演安鳳英任導演,國家一級作曲、著名戲曲音樂家朱紹玉負責作曲,山東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吳雪靖、煙臺市藝術中心國家二級演員王燕擔任主演。
為了打造一部精品劇目,給觀眾呈現最好的演出效果,京劇《黨員登記表》在創作排演的過程中做到了極致的自我“苛刻”。臺詞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研磨,劇本改到19稿,一個舞臺招式、一個上場節奏,更是可以數以百計的調整。為改善舞臺上群場武戲的表演技巧和增強舞臺感染力,藝術中心專程赴北京邀請經驗豐富的中國戲曲學院教授、技術導演年金鵬對武打動作進行重新編排,一招一式精準講解示范,根據演員特點精準施策,開展個性化訓練指導,最終確保了完美的舞臺演繹,為整個劇目更是增色不少。
煙臺市超前謀劃,將京劇藝術優勢與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完美結合,潛心創排了京劇《黨員登記表》,用最熱烈的情感,最生動的演出,致敬革命先賢,禮贊黨和祖國。下一步,煙臺市將堅持抓好提高藝術作品質量這一生命線,以組織化創作機制錘煉精品,努力營造良好的文藝生態,托舉藝術精品,將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大家。
初審編輯:趙港寧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