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道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濟陽地處黃河之濱、泉城之畔,因溫和、雋永的濟水而得名,伴綿延千里的黃河而興盛。
從商周漢唐到宋元明清,這片土地承載起歷史的重量,文明的燭火在長夜中閃爍。

垛石番茄、曲堤黃瓜、仁風富硒西瓜等特色農產,在北緯37度“黃金緯度線”、黃河沖積平原肥沃土壤加持下“根深葉茂”。
鼓子秧歌、濟陽黑陶、黃河泥塑等非遺文化,如同濟陽文化璀璨的明珠,在滾滾前進的黃河洪流沖刷下熠熠生輝。
黃河國家戰略、山東“強省會”戰略、濟南“北起”戰略在此時、此地交匯疊加,為濟陽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8月29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濟陽區專場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濟陽區聚力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區、區域性消費中心、黃河岸邊水生態城市、鄉村振興集中展示區和共建共享和諧家園,各項工作實現新提升、取得新突破。

以“項目建設”牽引帶動,經濟發展后勁充足
項目建設是區縣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隨著濟南“北跨”戰略的實施,濟陽區緊抓產業項目,做大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做強濟北經濟開發區、海峽兩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合作區、中國(濟南)特醫食品城、高鐵新城等平臺載體,著力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區,用科學有序的項目建設梯隊,為全區跨越發展提供了最為堅實的項目支撐。
據濟陽區委書記秦蕾介紹,濟陽區今年以來新策劃儲備項目233個,計劃總投資417.8億元。開展各類招商活動20余場次,新簽約項目43個,投資額155.8億元,實際使用外資4529萬美元,完成率位列全市第2。

聚焦144個重點項目建設庫,大自然二期擴建竣工投產,漢方中藥制劑產業園完成設備調試,全芯達、嘉能嘉等重點項目實現主體封頂,下半年新能源卡車、345兆瓦風電、5萬千瓦背壓機組等大體量項目將陸續開工。

濟陽區全年計劃實施工業技改項目70個以上,旺旺食品、歐銳激光、金曄農法等骨干企業紛紛增資擴產,矗峰重工、大自然產值保持50%以上正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工業投資增長9.6%,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4%,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長42.8%,規上工業企業營收利潤率達到15.7%。

濟陽區重點圍繞食品飲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上半年合作區新引進臺資及關聯項目29家,目前已累計引進臺資企業突破110家,臺資企業投資額超過26億美元。
產業項目建設是區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濟陽區聚焦食品飲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扎實開展“新型工業化”攻堅行動,向新促轉型,提質謀未來,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全面布局,構建向“新”產業鏈。

以“新”提質加速,城鄉融合動能澎湃
濟陽區既有繁華的城市,又有廣袤的農村。隨著城鄉發展格局的不斷優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也進入了提質加速的新階段。
扎實開展城市更新攻堅行動。濟陽區更衣亭、麗景社區等5個安置區建設有序實施,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推進迅速;聞韶街西延、龍海路北延、工業北路東延等市政道路建設按期推進;啟動18個小區雨污分流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新建城區排水管道2.7萬米,完成城區雨污分流8公里。

著力激活農村發展活力。濟陽區科學謀劃“甘甜黃瓜、多彩番茄、富硒西瓜、黃河稻米、萬畝林果”五大共富片區,加快建設6個“一鎮一園”項目、8個“一村一業”項目、10個基礎設施項目、146個“聯村共建”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7000萬元,“一鎮一品”經驗做法獲得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學習。

高效推進“九曲黃河萬里情”項目,有序推進聞韶臺復建項目,成功舉辦濟陽特色農產品北京展銷會、濟陽區首屆年貨節、啤酒音樂節等節慶活動,“好味知濟”區域公用品牌亮相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濟陽區獲評“2024春節山東鄉村文化旅游節工作先進區”。


加速融入起步區發展大格局。高水平編制起步區緊密協作區協同發展規劃,借助開發區擴區調區謀劃爭取2.8平方公里空間,新簽約延鋒、延鑫、拓普等12個比亞迪配套企業,全力保障濟濱高鐵、繞城高速“大北環”建設,黃河大道北延項目啟動開工,市域快線濟陽段完成主體工程量90%。
城市更新提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鄉村振興則是重要潛力。城鄉協同并進才是濟陽區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的正確道路,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尋找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以“幸福感”為出發點,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發展為了人民,建設高質量北部中心城區,必須聚力民生福祉,打造共建共享和諧家園。
1-7月份,濟陽區民生支出22.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8%,10項民生實事順利推進。今年以來,濟陽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這座承載著“北起”重任的現代化新城正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進。
全力穩就業、促創業,開展“春風行動”“才聚濟陽”“人才夜市”等線上線下招聘會20余場次,達成就業意向1.8萬余人,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放創業貸款2.6億元。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醫保跨省異地直接結算率達90%以上,城鄉低保、特困等九類救助保障標準提高5%,建成農村幸福院助餐試點10處。加強住房保障,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057套,“保交樓”工作有序推進。

濟陽區加快建設教育強區,啟動南湖實驗小學擴建項目,加快新建濱湖實驗小學驗收移交,可增加學位2430個。扎實開展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之力,積極推進大型醫療設備更新迭代,持續深化區級醫院與三甲醫院交流合作,創新“網格+醫格”服務模式,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名醫專家的優質醫療服務。
發展與穩定并行、致富與治安并舉、經濟與社會并進。濟陽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以綜治中心為載體的社會穩定風險隱患摸排、化解、評估實體化運行機制,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等八項攻堅行動,被市委政法委確定為“一站式”矛調試點區縣。
深入開展“保民安·悅民心”主題行動,八類案件破案率保持100%,破案率、警種辦案率全市第一,打處“量質效”序列第一。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6000余平方米的應急物資儲備庫投入使用。常態化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第二季度安全生產考評獲全市第一。深入開展信訪治重化積“百日攻堅”行動,扎實做好“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工作,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當前,濟陽區正奮力走在建設高質量北部中心城區的趕考之路上。作為省城“北起”的主戰場,濟陽正處于跨越崛起的機遇期、關鍵期、黃金期,正在由“北起承載之地”加快向“未來希望之城”轉變,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征程中,加快建設高質量北部中心城區。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