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賦能中心、技術經理人事務所、母基金合伙企業……近年來,在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經貿商事辦公室副主任韓冰的工作日志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名詞。這些名詞不斷出現在企業名稱申報中。作為全新“行業表述”,它們成為新業態崛起的風向標。
企業名稱由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組成,其中行業表述反映了企業主營業務和經營特點。2019年國家取消企業名稱預先核準審批,改為自主申報。申報中企業可以從系統里選擇自己所屬的行業。“然而近年來,隨著新業態的崛起,越來越多企業無法在系統目錄庫里快速找到自己行業的準確表述,去年以來這類情況大幅增多。”韓冰介紹,審批服務部從企業需求出發,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為創新企業新增“行業表述”,幫助新業態快速落地。
山東省科創集團賦能中心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賦能中心”此前在高新區企業名稱中沒有出現過。
“去年,我們萌生了成立賦能中心的想法。”公司經理王洋介紹,近年來科技創新類的企業不斷涌現,這些企業剛從科技成果進入到市場化階段,有很多面臨著資金、人才、市場拓展等各方面的制約,而山東省科創集團賦能中心有限公司的目標便是為這類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賦能,與企業共同成長。“因此,在企業命名時,我們希望能加入‘賦能’二字,區別于以往的孵化空間,讓客戶第一眼就能知道我們是做什么的。”王洋介紹,于是企業來到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中心咨詢,沒想到僅一周的時間便收到了答復。
王洋表示,山東省科創集團賦能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來,已孵化進駐科技型企業25家,其中獲批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
“今年1-8月,濟南高新區申請運用新興行業表述40項,其中科技類共12項,占比30%,創投類產業也呈上升趨勢。但新業態、新領域的開辟,需要經歷從經營概念到市場競爭的轉化過程,且沒有現成的行業定位。”韓冰表示。
作為濟南科創矩陣中的排頭兵,近年來,濟南高新區不斷孕育出新業態、新領域。“每一個新的表述,都可能代表著一個新的行業方向。”韓冰說,高新區審批服務部查詢政策文件、尋找依據,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幫助新興行業邁出第一步。
“像賦能中心這類此前在其他地方有過先例,我們會參照其他區域做法申請。”韓冰說,還有一些表述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是首個,就需要查詢大量政策文件尋找依據。
去年,山東首家技術經理人事務所在濟南高新區申請注冊。“接到申請后,我們迅速查閱政策文件。”韓冰介紹,該事務所圍繞“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緊缺“技術經理人”人才的政策動向,基于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業務需求,準備開展技術轉移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工作人員咨詢了科技主管部門意見、多方搜集資料后向上級部門積極爭取,最終幫其成功申報行業表述。去年12月,人才島(山東)技術經理人事務所落地。
“山東人才集團成立以來,我們一直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靶向做好人才、優秀技術成果的匹配等全鏈條服務。在推動產業鏈解鏈、人才賦能產業集群發展,以及推動平臺合作項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山東人才發展集團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北京)主任、人才島(山東)技術經理人事務所負責人劉京濤介紹,“技術經理人事務所是組織科研及有組織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目前事務所在山東人才集團的指導下,聚焦‘山東十強產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轉化、應用。”
記者從濟南高新區審批部門獲悉,2023年以來,該區新增行業表述52項,其中2023年新增31項、今年以來新增21項。優質的營商環境為科技創新、新興產業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濟南高新區各級各類創新型企業數量居濟南市第1位。今年,濟南高新區將實施各類科技計劃60項以上,正在成長為高科技創新策源地。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