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聶堃 濟南報道
濟南兩會期間,濟南市人大代表,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孟慶順接受大眾網記者專訪時表示,2025年市中區將以“項目提升年”為總牽引,奮力推動“二次創業”向新起勢。以“兩張網”建設為重點,著力實施“產業回歸、工業回城”,聚力打造濟南都市工業經濟區,推動國網山東電力戰新產業園等一批新型園區建設。同時圍繞“增強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帶動力”,進一步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優化承載能力、增強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價值。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新格局
傳統的工業園區,往往遠離城市中心城區,產業與城市相分離,生產與生活相脫節。然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深遠影響,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型工業化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的土地和基礎設施,而是更加完善的人才、資本、信息和市場等要素支持。
對此,市中區給出的答案是“產業回歸、工業回城”。通過實施新質生產力“有形化”戰略,積極申報省級經濟開發區,加快建設“一區多園”新型工業化產業載體,在市中區西部聚力打造一個濟南都市工業經濟區。
“這個地方有大學城,我們的中央活力區也在這里,將來還會有都市工業經濟區,它們起到了一個相互協同、相互賦能、相互配套的作用,如果建設推進好的話,濟南都市工業經濟區將會成為一個助推產城融合的新高地?!?孟慶順表示,城市推動產業轉型的驅動力,一方面來源于新型工業化,另一方面來源于產業變革帶來的一系列新賽道、新業態。
作為濟南市的中心城區,2025年市中區將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根基在于實體經濟,關鍵在于科技創新,目的在于融合發展。
除了大力推進“產業回歸、工業回城”,市中區還將目標瞄準新型園區建設,突出新型園區承載作用。推進國網山東電力戰新產業園建設,聚力打造全國首個電力戰新產業集聚區;推動濟中智立方等在建載體加強項目招引、盡快投產達效;策劃實施一批辨識度高的主題園區和園中園項目,著力培育鏈式融合、協同共促的集群化產業生態。
不僅如此,市中區還將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信息通信網、能源互聯網“兩張網”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人工智能+”“5G+”等數智賦能行動,依托山東未來云谷、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平臺載體,以高性能算力和確定性網絡為支撐,構建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適應的算力供給體系,打造濟南垂直領域行業應用級算力創新高地。

全面重塑城市價值,著力提升現代化城市新品質
重塑城市價值是“二次創業”的應有之義。孟慶順表示,市中區將進一步厚植文化底蘊、豐富城市內涵、建設精致城市,加快打造底蘊更足、品質更優、活力更強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以城市更新提升空間價值,立足“一環、一軸、多點”框架,大力實施外部空間拓展、老城老舊片區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以外部空間拓展為重點,堅持“優化二環南、轉戰二環西”, 聚焦“二環南”沿線,對華潤、領秀城、南北康、中海等片區的優質中小地塊實施開發提升,有序推進市第一人民醫院、興隆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優化片區承載力。
聚焦“二環西”沿線,研究策劃白馬山、七賢、陡溝片區聯動開發,完善區域功能,釋放土地資源,開辟市中發展的新空間。以老城老舊片區更新為重點,依托“大緯二路—英雄山路”主軸線,推進老商埠片區中山公園項目建設,完成濟南賓館竣工驗收,實現經四小緯二、上新街開街運營,加快老城復興崛起。
“圍繞‘增強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和帶動力’,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優化承載能力、增強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價值。同時,我們還將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辦好20件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孟慶順表示。
2025年,市中區將其定為“向新起勢年”,圍繞“二次創業”主題,聚焦回答好“三個如何”時代課題,以新型城市化為主線,以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有機更新為抓手,堅定不移實施“三大戰略”,鞏固發展五大主導產業,深化提升“十大產業鏈群”,堅決守牢“一排底線”,加快建設活力品質強區,奮力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中“走在前、挑大梁”。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