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張帆
□ 山東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院教授 董彥嶺
1月13日,在濟南市召開的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于海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的人才工作中,用較大篇幅擘畫了2025年人才工作的全景圖,特別提到要打造高品質人才發展生態。
打造高品質人才發展生態,首先是把人才作為一種生態。好的人才生態,不僅要人才富集,而且要人才多元,要包括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并形成合理均衡的結構。報告中既強調了要深化“海右計劃”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大力引進集聚戰略科學家、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又強調了要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分行業領域組建技能人才發展聯盟。此外,濟南還將眼光放到了全球,提出要強化海外人才精準引進。
打造高品質人才發展生態,高品質是其突出特征。濟南的人才政策,走在了全國前列,力度大、誠意足。濟南已經成為很多畢業學子就業生活的首選地。但政策制定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勞永逸,人才形勢在變、人才需求在變、人才競爭態勢在變,所以我們的人才政策就要不斷地與時俱進。報告提出,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布局,高水平創建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動態優化人才政策“雙30條”,支持歷城區開展人才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省級試點。這些舉措,就是要在融入和服務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布局的基礎上,通過人才政策的高品質,實現濟南人才生態的高品質。
報告呈現的濟南人才工作藍圖,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在人才結構上,突出了產業人才、技能人才和國際人才。報告提出深化“海右計劃”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圍繞產業發展延攬和培育人才,是濟南市一以貫之的戰略,有利于促進人才發展圍繞產業一線展開,提升人才工作的效能;突出技能型人才引育工作,提出要持續開展“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賽,打造20家市級工匠學院,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達到35%以上。有目標、有平臺,有活動。可以說是雄心勃勃的大手筆。在人才國際化方面,提出要強化海外人才精準引進,加快申建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濟南·人工智能),發揮海外創新驛站作用,高水平打造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載體平臺,持續推進“類海外”人才環境建設。
二是在人才發展的路徑上,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機制化、項目化和平臺化。如何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是人才工作的基礎性和決定性的因素。在人才機制上,報告提出要深化人才評價體制機制改革,在人才職稱評審上賦予企業更大自主權。相信年內會有更具體更有含金量的具體舉措。人才工作需要具體的平臺和工程來支持,需要具體的項目和活動來展開。在項目化和平臺化方面,報告提出要聚力構筑“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作用,組織開展第三屆海右人才節、第八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中國濟南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和才聚泉城高校行活動,讓廣大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相信2025年,濟南的人才工作將在更高水平、更高品質上展開,濟南人才工作也將更上層樓,形成人才富集、豐富多元、活力充足、產出高效的欣欣向榮的人才生態。
初審編輯:孟彤暉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