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編者按
1月13日,濟南正式進入“兩會時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一堂,帶著共商全市發展大計的拳拳之心,懷揣著沉甸甸的民情民意,商討全市發展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事項,共謀發展大計,同繪未來藍圖,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責。“兩會”代表中,不乏來自濟南律師界的同仁們,他們與各界代表一道,匯聚思想、貢獻智慧,為“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積極建言獻策,來聽他們來自“兩會”一線的聲音。
大眾網記者 張瑋 趙曉丹 濟南報道
近年來,山東省糧食產量逐年提高,但在全國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增長的前提下,山東省對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今年濟南市兩會上,濟南市政協常委、山東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姚虎明提出建議,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目前,濟南市在農業帶動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困難。比如產業結構缺乏多樣性、科學性,鄉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需完善升級,農業機械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建設現代化農業鄉村的資金短缺。”姚虎明表示。
為此,姚虎明建議,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以糧食、蔬菜、畜牧、漁業為主導產業,同時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積極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紐帶的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并且要不斷加強農村旅游業發展,將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此外,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市鄉村農業發展要積極跟隨現代化腳步進程。”姚虎明認為,要通過建設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等基礎設施,實現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管理。同時,還要加強對智能農業裝備的研發和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姚虎明告訴記者:“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才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因此,要對各類農業器械進行采購及維護,對鄉村道路進行全面鋪蓋,便于農產品運輸。同時加大對電網、水網建設,將電力、水力資源普及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姚虎明還建議,要多措并舉、多元融資籌措農業經濟發展資金。“我市要采用農業經濟發展多元融資的方式,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夯實農業經濟發展資金基礎。加大地方政府對本地農業經濟發展的財政扶持力度,基于我市農業的發展需要設置更具針對性的專項資金,促進現代農業經濟形成更加完善的發展體系。”姚虎明說。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