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李昂 實習生 李希 濟南報道
在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2月27日,濟南市“雷鋒精神我踐行 一城大愛暖泉城”主題宣傳暨2025年全市“一月一主題”集中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濟南公交集團舉行。由中央及省市媒體記者組成采訪團進行“沉浸式”集中采訪,實地體驗L3級自動駕駛公交的智慧出行,探訪恒通出租“雷鋒車隊”的溫情服務,乘坐“小巷公交”感受破解社區出行難題的過程,在黃崗立體停車場、公交展覽館、無軌電車博物館、公交客服熱線、公交直播間等點位全景了解濟南公交綠色轉型與文化傳承成果。
L4級完成上路測試,L3級放開載客預約
“歡迎乘坐智能網聯公交1號線,該線路2024年12月12日正式開通運行,首末站為盛福花園與燕山新居,線路全長約4公里。”技術管理部部長劉珂告訴記者,集團智能網聯公交1號線的運行是國內首次在BRT線路使用自動駕駛車輛,首次在雙源無軌電車中使用自動駕駛技術。

記者試坐中發現,智能網聯公交1號線的駕駛員把手放在腿上,未接觸方向盤。車廂前部顯示屏中,上部分顯示車輛感知周邊交通信息的情況,以及車輛的規劃行車方向,屏幕左下部分顯示當前運行線路的規劃圖,屏幕右下部分顯示駕駛員的監控視頻。

據了解,2024年濟南公交引進了L4級、L3級的高級別智能駕駛公交車。L4級完成上路測試,L3級在主干路示范應用并向市民乘客開啟預約。
濟南市首條L3級智能網聯公交線路——智能網聯公交1號線沿奧體中路雙向運行,線路起止站點分別為盛福花園站和燕山新居站,均為路中BRT站臺,線路一站直達,線路全長約4公里。市民乘客可以通過369出行APP中的智能網聯公交預約系統選擇合適的時間、班次進行預約乘坐。截至2月16日,智能網聯1號線預約總人數達到2330。
據悉,L3級屬于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在預設的特定駕駛場景下,車輛能獨立完成駕駛任務,車內保留方向盤、制動踏板與油門踏板,也支持駕駛員操作運行。在車輛調試過程中,濟南公交采集了路段的高精地圖,車輛在高精地圖范圍內的特定駕駛場景下具備交通信號及道路標線識別、自主超車、自動避障、精確進站等功能,最高車速可達到40Km/h,車輛行駛中基本無需駕駛員介入操作。
學雷鋒精神,展公交新顏
2000年3月4日,濟南公交集團恒通公司“雷鋒車隊”正式成立,屬全國首創,2007年被濟南市文明委正式命名。

自此,雷鋒車隊已走過25個春秋。車隊規模從最初12位隊員,經層層篩選和考核,發展到如今20位核心隊員。隊員們秉持“我們就是想幫他人干點實事”的質樸信念,積極投身公益。

25年來,雷鋒車隊免費拉載老弱病殘孕等旅客超35000人次,組織公益活動350余場次,累計資助貧困學生600余次,活動車次26000多趟次,行程500多萬公里。 車隊先后榮獲“濟南市青年文明號集體”“山東省青年文明號”“濟南市精神文明建設優秀服務品牌”“濟南市工人先鋒號”“省市敬老文明號”“濟南市抗疫先進集體”“最美的哥的姐優秀品牌車隊”等榮譽稱號。

濟南公交董丹學雷鋒工作室,以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B52路駕駛員董丹為引領,致力于將雷鋒精神融入日常,作為興企育人的生動實踐。工作室自成立以來,遵循濟南公交的“日行一善、及時行善、與人為善、崇德向善”“善”文化,積極推動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工作室以弘揚雷鋒精神為主線,聯動“董丹愛心志愿服務隊”及各級各類學校、單位、社會組織等,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以“出行管家”為主題的區域文明和諧創建活動,雷鋒精神“車廂公益講堂”送課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以及以孤寡老人、貧困地區兒童等特殊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的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公交服務質量,更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了雷鋒精神。

“智慧大腦”提供更安全的公共出行保障
在黃崗立體停車場,記者參觀了濟南公交指揮中心、濟南公交直播間、濟南公交熱線以及泉城公共交通展館、無軌電車博物館等多個點位。
黃崗調度指揮中心是集團三級調度體系的指揮大腦,建設面積180平方米,分為調度室和會議室。調度室配備有主控臺、大屏幕顯示系統、綜合網絡系統、供電保障系統,安裝集成智能調度平臺、數據大腦平臺、視頻監控平臺、運維管理平臺,主要承擔了線路計劃管理、營運調度組織、運行秩序監管、應急調度指揮等主要工作職能。



公交熱線開通設立于1999年,發展至今已26年。熱線話務大廳共設有座席25個。按照工作流程分為電話接聽、網絡受理區,負責完成日常市民線上、線下的訴求受理。依托分中心建立,濟南公交積極推進市民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建設,執行與12345熱線和105個站房“三方通話”、300多名出行管家網格化管理,加強了與12345熱線、各營運公司、車隊的高效聯動,直答率由原來的86%提升至96%,實現市民訴求“一次接好,一次辦成”。

泉城公共交通展覽館以黃崗公交立體停車場一層大廳核心部分為基礎,結合城市的發展定位和企業發展目標以及項目功能,以面向“國際化、現代化、時代化、標志化”為展示定位,致力于打造互通交流新平臺、成果展示新窗口、公交科普新基地、旅游觀光新景點。
泉城無軌電車博物館以現代化、科技化、人性化為建設原則,以歷史展示、教育科普、文化傳播為目的,充分運用文化的力量,凝聚無軌電車時代精神。博物館設計面積280平方米,共設4個展區,從回望歷史、創新技術、人文精神、展望未來講述濟南無軌電車的前世今生,與相鄰的泉城公共交通展覽館融為一體,讓參觀者可以置身于可看、可聽、可觸摸、可互動、可體驗的多維“可讀空間”,深度感受無軌電車與文化、技術、生活相互交融的全新體驗。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