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帆
責任編輯:張帆
村民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豐禾園家庭農場采摘藍莓。新華社發
藍莓,是最近幾年市場上很受歡迎的水果之一。進入4月中旬,藍莓迎來上市旺季。記者走訪多家賣場發現,今年的藍莓價格更加親民。
在北京的一家超市,記者看到,一種125克的盒裝藍莓標價只要9.9元。水果經銷商告訴記者,兩三年前,市場上的藍莓大部分還是進口的,而近兩年國產藍莓市場占比逐年增加,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嘉興水果市場某果品負責人張月好也表示,以前都是兩三百元一箱,現在規格超過15毫米的一箱是八 九十元。科技賦能讓高價水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國藍莓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品種的不斷改良和栽培技術的持續升級,科技賦能,讓曾經的高價水果加快“飛入尋常百姓家”。
膠東半島是我國藍莓優勢產區之一,青島西海岸新區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曉彤說,其公司每年可以培育2000萬株藍莓種苗,市場覆蓋全國30%的藍莓產區。記者了解到,盡管我國藍莓種苗繁育工作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青島西海岸新區目前已引進試種早、中、晚熟藍莓品種20多個。
品種在加快改良突破,栽培技術也快速迭代升級。
在浙江平湖廣陳鎮,高標準溫室大棚內一排排藍莓果樹整齊排列,這批藍莓果徑都在22毫米以上,被稱為“巨無霸藍莓”。通過物聯網種植技術,今年第一年種植就實現了豐產,并且提前上市。據介紹,整個基地每天可摘果1000斤左右,價格從之前每斤120元調整為現在的每斤80到100元,供不應求。
如今,得益于先進的栽培技術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山東、云南、浙江等地已迅速成為國產藍莓的主力產區。預計今年我國藍莓種植面積和產量將進一步增加。一顆藍莓鮮果的搶“鮮”之旅
藍莓是對運輸時效要求較高的水果,從“田間”到“餐桌”,需要在多個環節搶“鮮”,支撐產品品質。
云南是我國藍莓核心產區之一,貢獻了約占全國30%的藍莓產量。眼下,紅河州藍莓進入豐產期。在蒙自草壩鎮現代化的藍莓基地里,為了保證新鮮度,剛采摘的藍莓完成初步篩選和包裝后,第一時間就會送入冷庫。進入冷庫后的藍莓,首先會來到一個12℃左右的驗果區,由工作人員對藍莓進行缺陷識別,快速人工驗貨。質檢完成后,藍莓便進入2℃至4℃的預冷區,在半小時到45分鐘的時間內完成“快速預冷”。先進的預冷設備,能使果芯溫度迅速降到4℃以下,鎖住新鮮。
而在運輸環節,物流公司全程采用冷鏈直達。從云南蒙自藍莓基地發車,可實現廣州次日達,北京、上海隔日達。盡管運輸成本有所增加,但流通損耗從15%下降到3%,相應地降低了成本,拉低了價格。
從水果進口大國
向供應鏈主導者轉型
不僅是藍莓,近年來有不少“高價水果”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價。
車厘子也有著“水果刺客”的名號,價格曾經長期維持在平均一二百元一斤的高位,我國進口的車厘子中,約90%都來自南美國家智利。近年來,車厘子在我國山東、河南、陜西等地大規模種植。
陽光玫瑰葡萄價格最高時,一粒葡萄賣到18元,令不少人望而卻步。近年來,隨著產量增加,價格大幅降低,這些曾經因自然條件和技術壁壘,導致無法在我國大面積培育的高端水果,在科技的加持下得以本土化生根,加快豐富著百姓的果盤子。
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波表示,通過科研、示范推廣這些科技力量加持,把高端的水果擴大種植規模,會有越來越多高價水果走向尋常百姓家,未來中國會從水果進口大國,逐漸變為供應鏈的主導者。 (據央視新聞)
原標題:昔日“水果刺客”變身“親民爆品”,用科技把水果價格打下來
初審編輯:張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