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人口是反映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實力的重要指標。近日,全國各地2024年統計公報陸續公布,其中,作為人口大省山東的省會,濟南市常住人口數據引發關注。
根據最新公布的2024年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濟南常住人口達951.5萬人,較2023年增長7.8萬人,增長0.8%。
過去一年,濟南人口集聚效應明顯,常住人口增量位居山東首位,在北方主要城市中僅次于西安。與2018年的746萬人相比,濟南6年累計增長27.5%,年均增幅超過4%。
從“穩增長”到“強虹吸”,濟南常住人口增量不斷實現進階。成績的背后,是城市發展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反映出濟南在人口戰略上的積極成效與經濟發展的不俗潛力。
城市人口增長勢頭強勁
2024年年末濟南常住人口951.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5.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6.2%,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戶籍人口827.2萬人,增長2.3%。
與此同時,全年申報出生人口6.5萬人,申報出生率為7.9‰;申報死亡人口7.3萬人,申報死亡率為8.9‰,人口自然增長率-1.0‰。
這意味著濟南人口增長主要依靠人口凈流入,機械增長也就是人口遷入,成為推動城市人口規模擴大的關鍵因素。
與之相呼應的是,城市新增就業規模有效擴大。2024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153.8萬戶;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1.6萬人,比上年多增3.8萬人;全市新增國家級、省級重點人才143人,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87.5萬人。濟南連續三年獲評“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
5月9日,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報告,公布了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榜單,濟南位列全國第11位。山東省共有10個城市上榜,濟南在全省排名首位。
除了常住人口增量、引才實績外,另一組數據也能體現濟南人口增長的趨勢。2021—2023年期間,濟南在校小學生數量分別為61萬人、64.4萬人、70.6萬人。到2024年,這一數據進一步增長至72.9萬人。短短三年時間,濟南小學在校生增長11.9萬人。這也再次印證,除了受人口出生高峰的影響,人口凈流入是助力城市人口進階的一個重要因素。
常住人口數量同GDP一樣,是城市實力的重要衡量標準。當前,全國許多城市正全力沖破千萬人口大關,“搶人”也因此成為城市競逐的重要目標策略。
公開報道顯示,2024年,我國常住人口規模在930萬—1000萬的城市近10個,其中包括溫州、寧波、佛山、南京、濟南等,各城市在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等方面表現出強勁態勢。
實際上,近年來,濟南一直在努力“搶人”。2020年,濟南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出臺“零門檻落戶”政策,敞開大門、廣納人才,當年常住人口達到920.2萬人。此后,城市人口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常住人口933.6萬人、2022年941.5萬人、2023年943.7萬人、2024年951.5萬人,濟南也被認為是千萬常住人口城市的“后備軍”。
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有力
人口增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這一規律,適用于任何城市,濟南也不例外。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加劇、全國經濟承壓的這幾年,濟南展現出突出的韌性與創新活力,不斷刷新強省會的GDP紀錄。從2019—2024年,濟南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千億臺階”,實現從9443.37億元到13527.6億元的躍升,而GDP在2020年就已經突破萬億元。2024年,濟南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
作為沿海大省山東的省會,近年來,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強省會建設等國家、省級戰略政策的疊加賦能下,濟南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有目共睹。這里北接京津冀、南聯長三角、東承環渤海經濟圈、西通中原經濟區,有突出區位優勢,有獨特資源稟賦,有特色產業基礎,全市經濟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尤其過去一年,國家重大戰略落地見效,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提檔加速,“項目深化年”成果豐碩,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在全球權威排名《世界城市名冊2024》中,濟南升至全球第87位,被列為世界二線城市。
在這里,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蓄勢聚能,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高標準規劃策劃,中新綠色科技研究院成立運營,星泉匯、中新未來公園等重點合作項目加快推進,新簽約優質產業項目37個??苿摻鹑诟母镌囼瀰^效能疊增,連續兩年躋身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前十,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05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7%。
在這里,數字經濟激發新動能持續釋放,全市累計建成數據中心40家、5G基站5.4萬個,新增數字產業集群3個,數字生態指數居全國第8位。創新驅動發展動能強勁,全年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1189家、專精特新企業7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1家,新增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個、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
短短幾年間,這座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逆勢崛起。其中的破局之道就是,不遺余力“拼項目”。2024年是濟南的“項目深化年”,全市上下全力推進2000個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臨工重機數字化工廠、清河高端芯片載板等項目建成投產,中科曙光、恒瑞醫藥等項目相繼簽約落地,聊熱入濟等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項目加快建設。全市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58個,拉動全市投資增長0.6個百分點。
產業政策服務協同發力
濟南的吸引力來自哪里?2025年一季度已過,涉及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改革開放等諸多領域的政策紅利、創新場景、競爭優勢已成效初顯,城市各方面釋放出積極信號。
看產業基礎。一直以來,濟南都有顆“工業雄心”,在山東現代化工業發展歷程中頗具分量。今年,濟南明確要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鞏固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以來工業強市戰略持續發力,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實現開門紅,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5%。
看科技創新。2024年濟南區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自然》全球科研城市百強名單中居第31位(較上年提升1位),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保持第15位,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6年居全省前列。今年,濟南聚力實施重大創新平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創新能級提升、科技創新生態提升等五大行動,全力推動區域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
看營商環境。濟南持續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躋身“全國企業投資吸引力城市20強”,獲評“2024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今年,對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監測指標體系,濟南將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涉企行政檢查事項將壓減30%以上,實現更大范圍“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看宜居生態。濟南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擁有獨特的泉城文化,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優勢明顯。2024年,水環境質量指數連續三年全省第一,重點泉群保持21年連續噴涌,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0天。今年,濟南全面推進美麗濟南建設,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其中包括,積極創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動軌道交通連線成網,實現泉水直飲工程新增覆蓋人口35萬人。
尤其近年來,濟南在吸引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圍繞“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理念,搭建“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打造“我在濟南剛剛好”城市人才IP 。比如,2021年起,以一座城的名義,連續四年為大學生舉辦畢業典禮,市委書記親自“喊話”留人;2025年,修訂完善《濟南市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按照“更有效、更精準、更具針對性”的原則,對政策再優化、再豐富、再提升……
萬億GDP、千萬常住人口,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是一個標志性跨越,代表著能級的躍升?!稘鲜腥丝诎l展中長期規劃(2021 - 2030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總量預期在1000萬人左右的目標,為人口增長提供了戰略指引。
常住人口增量,是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政策驅動、產業吸附與城鎮化進程的綜合效應下,濟南常住人口實現千萬的目標具有現實可行性。面向未來,從“人口自然增長”到“戰略主動集聚”,向更高目標穩步邁進的濟南,必將在全國城市發展格局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