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濟南不僅是“天下泉城”,還是山東唯一的綜合性“中國軟件名城”。2025年,AI技術蓬勃發展,這場技術革命顯著助推了濟南軟件企業的產品迭代升級。其實,AI技術影響的不只是軟件開發。10年前,移動互聯網改造了硬件;而今,AI大模型要“重做一遍硬件”。
2025年,AI硬件融合進入全面爆發期,濟南準備好了嗎?
智能硬件企業集聚
放眼全球,AI硬件市場各種新產品層出不窮,迎來“寒武紀大爆發”,市場預計將以每年38%的速度發展,到2030年規模將突破4741億美元。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2024年,濟南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482億元。國際數據公司(IDC)評估顯示,濟南位列2024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第八位。
依托高校科研資源和本地產業基礎、政策支持,濟南集聚一批智能硬件企業,形成一定產業基礎。浪潮集團在邊緣計算服務器、AI加速硬件、智能存儲設備、智能體等領域具有行業引領地位;神思電子的神思智飛,有人物聯網工業級智能模組、物聯網網關,和普威視的智能紅外熱成像儀、AI視頻監控設備,小鴨集團智能家居板塊的智能洗衣機、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技術領先;魯能智能的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占率排名全國領先;華光光電發力半導體激光器核心元器件,不斷突破關鍵技術……
發展行動計劃具體清晰
今年5月1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優化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配置,支持實施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行動,加大對基礎軟件、智能硬件等方面技術攻關的引導力度。
去年6月27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濟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出臺。《通知》關于人工智能產業軟硬件的戰略部署和省級政策一脈相承,作為產業承載地,濟南的發展行動計劃具體清晰。
濟南將智能芯片、傳感器作為智能硬件發展的突破點。《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地圖3.0》顯示,在AI基礎硬件方面,濟南企業主要聚焦AI芯片、服務器、智能傳感器等領域,其中AI芯片處于優勢地位。
目前,山東省已實現了覆蓋設計、制造、封測等基本環節以及EDA軟件、材料、設備等配套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相關產業規模、產品產量連年高速增長。濟南的集成電路產業在山東省占據著核心引領地位,是全省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和創新的重要高地,尤其在芯片設計、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謀劃差異化發展路徑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已設立50億元AI產業基金,優先投資軟硬件協同項目,如芯片+算法聯合團隊;實施“泉城AI英才計劃”,引進芯片架構師、框架開發工程師;擴容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提供AI軟硬件測試算力;建設“濟南AI開源社區”,共享本地化算法模型與硬件驅動。
“以硬件帶軟件、以場景促生態”,濟南以智能芯片為突破口,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有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軟硬件協同創新與生態集聚,爭取成為北方AI自主化的重要節點。
我國智能硬件產業呈“東強西專”格局。深圳被譽為全球“硬件之都”,智能硬件制造業位居全國第一,擁有完整產業鏈;珠三角具有高端技術和國際化協同的優勢,深耕芯片、汽車電子、工業智能硬件等領域;北京擁有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定向支持“卡脖子”技術,是原創技術策源地;中西部的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在垂直領域具有先發優勢。
濟南想軟硬件協同發展,需要避開消費電子紅海,選擇工業、農業、醫療等有本地場景支撐的賽道,通過“技術深耕+場景綁定”打造差異化優勢。濟南布局“四聚”“多園”,以應用賦能產業拓展,謀劃的就是差異化發展路徑。
期待濟南在智能硬件領域異軍突起,實現自身價值飛躍,早日確立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濟南不僅是“天下泉城”,還是山東唯一的綜合性“中國軟件名城”。2025年,AI技術蓬勃發展,這場技術革命顯著助推了濟南軟件企業的產品迭代升級。其實,AI技術影響的不只是軟件開發。10年前,移動互聯網改造了硬件;而今,AI大模型要“重做一遍硬件”。[詳細]